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新聞

戶戶送之死|「送到最後一刻,當係回饋返佢」 月入 2.1 萬降至八千 送外員「老兵」細說行業盛衰

集誌社

更新於 04月08日06:53 • 發布於 04月08日06:53

今(7日)是外賣平台戶戶送(Deliveroo)最後一日營業。搭正下午2時59分,來港10年的外賣平台戶戶送正式結束營業。午市時分,尖沙咀區烈日當空,有戶戶送步兵穿上即將絕跡的員工服,腳步匆匆,拿着一袋袋外賣,穿梭在街頭。外賣員阿雄上線一小時許,接了四張訂單,共賺130多元。最終在中午一時許,阿雄決定提前下線,按下「下線」前,聯絡客服,寫下「以前有咩互相不滿,今日也要講再見。」他說,今日戶戶送的單價較正常低,但尚可接受,形容袋鼠的結業是「曲終人散」,感可惜。

疫情期間入行

阿雄是香港送外賣業五年的「老兵」,見證著外賣平台的興衰。疫情期間,阿雄原本從事餐飲業,疫情爆發後被停薪留職,他形容當時「完全係停工狀態」,「嗰時係靠外賣呢一行去維持生計。」阿雄在尖沙咀區送外賣,不論是熊貓、美團、袋鼠還是Uber Eats,他也有做過。今天是袋鼠最後一日營業,阿雄穿上印有戶戶送標誌的短袖T恤,在午市黃金兩小時食飯時間,加緊腳步,穿插在街頭巷尾,為戶戶送最後一送。他說:「我會送到最後一刻,當係回饋返佢。」

接四張單 賺130元

最終,阿雄上線一小時許,接了四張訂單,共賺130多元,截至今日,本月月入199.04元。對比一月的3551.08元,收入大幅下跌逾九成。阿雄回憶戶戶送的黃金時代:「當年袋鼠(戶戶送)平均單價45蚊,計埋加成同獎賞,收入穩定。」工時靈活,又「無皇管」,他一日工作五個半鐘,月入約兩萬一千元,(一星期工作六日)。然而,隨著疫情退去,市況急轉直下,外賣市場競爭加劇,戶戶送的訂單量減少,美團強勢進場,「以前做五個半鐘就收工,月入二萬一,𠵱家要做九個鐘,月入淨係得八千。」阿雄無奈地說。

清明節上線 兩小時零派單

午市正午 12 時至下午 2 時,是外賣高峰期,不過上周五清明節,公眾假期,在尖沙咀、佐敦商廈工作的打工仔放假,阿雄打開戶戶送上線兩小時,站在街頭一小時多,他不停查看手機屏幕,等待戶戶送的派單通知。最終,戶戶送兩小時內派零單予他,為「賺返餐飯錢」,阿雄只好接了兩張美團訂單。

中午美團、晚上熊貓 防一間「獨大」

戶戶送撤出後,美團和熊貓成為主要競爭者,但市場的混亂狀況並未改善。阿雄坦言,「美團嘅單價上升咗,但4月7日之後,我相信佢會減單價。」他擔心,美團會複製內地模式,以低價策略壓垮競爭對手,最終「獨大」。
因此,他習慣中午時間上線戶戶送及美團,晚上則為熊貓送單,「冇人幫佢送嘅話,啲人就唔會叫某一間平台。所以我哋作為一個外賣員,希望能夠平衡返嗰個市場。如果(外賣平台)一攬獨大嘅話,就分分鐘佢又要加價呢樣,嗰樣加價。」

他認為,香港的外賣市場容量有限,難以容納三間平台。「香港地少人多,叫外賣嗰班人都係有限嘅。」疫情後,市民更多選擇外出用餐,外賣需求下降。「如果有第三間入嚟,兩間都會傷得好犀利。」

熊貓、戶戶程式不會看到送單時限

隨著競爭加劇,外賣員的工作壓力倍增。「美團CS(客服)等餐延誤都會催我哋,唔會問餐廳點解咁慢。」他認為,戶戶送的派單系統更貼心,會兼顧外賣員的位置和工作量,「佢會了解餐廳同埋客人情況,唔會亂咁派單。同時,熊貓及戶戶送應用程式界面裏,外賣員不會看到送單時限,降低外賣員因「追單」而可能發生意外的機會。相反,外賣員上線美團後,手機會不斷響鈴,提醒外賣員接員,即使較靜音,手機也會不停震動。他認為這種「罔顧外賣員安全」的做法讓人難以接受,「有啲車手為咗沖獎金,不斷接單,搞到好危險。」

美團派單系統缺乏對香港市場了解和尊重

他舉例說,美團的派單系統經常將尖沙咀的外賣員派到紅磡、旺角甚至更遠的地點。「好似今日咁,不斷響機,但啲單完全唔啱我做。」他批評,美團的系統是從內地直接搬過來,缺乏對香港市場的了解和尊重,「搞到成個市場亂晒。」

另外,美團的獎賞制度也令阿雄感到不公平。「佢要你幾時做,做滿幾多單,仲要保持完成率。」相比之下,戶戶送和Foodpanda(熊貓)的制度則較為靈活,沒有限制接單率。「呢啲規矩對外賣員唔公平。」

戶戶送訂餐者多為外籍人士和本地人

戶戶送的結業,阿雄感慨地說:「其實係預咗,但冇諗過咁快。」他提到,戶戶送的客群質素較高,訂餐多為外籍人士和本地人。「佢哋唔會投訴,食物延誤都會體諒。」相比之下,美團的客人以內地人為主,投訴率較高。「試過六次投訴,五次係內地人。」

談及未來,阿雄表示對外賣行業並不樂觀。他認為,這行業缺乏技術含量,外賣員的工作只是短期過渡。「呢行會令人有惰性,沉咗落去好難轉行。」

阿雄透露,長期送外賣已經讓他的手腳受傷。他說,若然外賣行業的收入低於七千元時,便會轉行尋找更「穩定」的工作,「始終呢行係自由,但冇保障,唔可以長遠做落去。」

歡迎追蹤以下平台,即時接收《集誌社》最新資訊,及付費訂閱支持!

【付費訂閱《集誌社》】
https://thecollectivehk.com/subscribe/

【訂閱《集誌社》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hecollectivehk

【Like 《集誌社》IG】
https://www.instagram.com/the_collectivehk/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