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中央政治局周五開會討論經濟事務,其公報重申「用好用足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適時降準降息」,惟未有提振市場氣氛,中港股市升幅反而顯著收窄。然而,中央不諱言「外部衝擊影響加大」,經濟持續復甦之基礎尚待鞏固,更首度以「鬥爭」形容關稅戰,「要強化底線思維,充分備足預案」,專家相信當局的訊息是中期有能力應對美國瘋狂關稅的衝擊。
插在中國貨身上的145%關稅利刃,一定是中央今次開會的頭號事項,因此要「統籌國際經貿鬥爭」,「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着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並且要在國際社會組朋友圈「反對單邊霸凌行徑」,矛頭直指公報上沒提過的美國和特朗普。
開宗明義針對關稅戰的政策是向受影響較大的企業,提高失業保險基金穩崗返還比例——把更多失業保險供款退還給企業,避免僱主裁員。以「着力保民生」明義列舉的「加強農業生產,穩定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也與關稅戰相關,因為對美國農產品加徵對等報復性關稅或觸發食品通脹。
不少公報上的政策以前經已提過,如加緊發債、「泵水」加推消費品及設備「以舊換新」(兩新)、「加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繼續多管齊下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及其對企業賴帳、推出債券市場「科技板」、規範競爭秩序等,可見中央要穩定內地經濟,抵禦美國的瘋狂關稅。
頗堪玩味的是何謂「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設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推出增量儲備政策」。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相信,這應該是針對樓市、消費等特定政策目標,推出貸款政策之類。鑑於去年發債額度未用盡並順延至今年,本年有空間擴大發債規模,加碼財政刺激。中央今次開會並非着重即時刺激,而是要想好中線的辦法,關稅戰令經濟顯著惡化時不會「手上沒牌」。
至於何時才「適時降準減息」,他認為,關稅戰勢令經濟數據今季起轉差,也許6、7月就會降準,「始終發債後要銀行買,公報亦提過要『優化存量商品房收購政策』,現在地方政府就是猶豫用甚麼價錢收購發展商賣不出去的樓盤,下一步難免要放鬆專項債資金運用。」
本次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未起到去年9月26日那場的亢奮作用,滬深300指數尾段一度倒跌,收市升0.07%;離岸人民幣兌每美元則企穩於7.29以上。
野村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評論,沒有具體措施的公報或令很多投資者失望,中央不急於出招是不想顯示緊張失措,且特朗普政府不時釋放想貿易戰降溫的信號,加上這樣的關稅史無前例,也許仍要時間盤算衝擊有多大。
然而,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樓市仍未止跌,加上地方政府負債纍纍,中央可能覺得再加碼刺激的空間不大。他重申,一定要更果斷出招收拾內房的爛攤子,並且要循改革養老金等更可持續的方法提振消費、整頓財政制度「善待企業家」。
為「統籌國際經貿鬥爭」,國務院相關部門與地方政府商務主管部門、重點行業組織等召開「2025年全國貿易摩擦應對工作會議」,提到要「保持定力、講究策略,在危機中育新機……增強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着力防範化解貿易風險。」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