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大埔有山、有河、有社區,再深入挖掘,連「香港製造」都有!回溯香港製造業歷史,大埔的角色較少被提起,但早在上世紀已有不少家庭式工廠和山寨廠在大埔墟、廣福道一帶出現,後期由嘉道理家族設立的太平地氈、為國際電子遊戲品牌代工的康力集團、國際啤酒品牌嘉士伯等陸續在大埔設廠,令「香港製造」走向國際。香港文化古蹟資源中心的展覽「天工開物 埔民造物」,梳理1940至1990年代的大埔工商業歷史,回顧當區出現過的工業、品牌與廠房,與大家重讀大埔工業威水史!
曾為雅麗珊郡主大婚製造地氈
奢華地氈品牌太平地氈1950年代末曾落戶大埔,在區內聘請大量工人。太平地氈主要遠銷海外,英國王室、聯合國總部、五星級酒店、博物館等都是其顧客,展覽中一張1960年代政府委託太平地氈、為雅麗珊郡主大婚製作的地氈複製品,圖案變化多樣,色彩配搭鮮艷,盡見當年工人的精細手藝。
早在1980年代任天堂FC紅白機出現前,國際電子遊戲巨頭雅達利(Atari)為電子遊戲的流行開創先河,以大埔為基地的電子生產商康力集團(Conic)曾為雅達利的電子遊戲機代工,後來更推出自行製作的康力牌遊戲機。遊戲迷或許聽過雅達利經典電子遊戲PONG,展覽中重現此遊戲讓大家試玩。電子遊戲機以外,康力當年亦生產彩色電視、收音機、電子鐘等,推動香港電子產業發展。
大埔工廠租客來來去去,更替好幾輪,但在巷弄中仍有本地老字號、小型廠房,默默守護「大埔製造」。展覽一隅搭建出懷舊士多,放有大埔老店產品,有些店舖猶在,有些已消失。伊麵餅的圓盒,是上世紀的送禮佳品,至今已買少見少。上一代會將具長壽之意的伊麵送給長輩,並搭配精美的伊麵禮盒包裝,盒身通常選用紅、黃、綠的縐紙製成,盒頂有「壽星公」圖案或書有長壽祝福語的貼紙,現時在大埔嘉禾粉麵廠仍可找到,非常難得。大埔曾有不少水上人聚居,當區有近半世紀歷史的華誠珠寶金行不少顧客是水上人,店家分享漁民尤愛買金器,因他們擔心紙幣易被海水弄濕,金器有保值之用,因此他們會為水上人打造獨特的金器款式,街外人不會買到。這些小店故事,至今仍可在展覽、社區中找到。
天工開物 埔民造物
日期:即日至4月30日
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6:00
地點:西營盤西邊街36A後座香港文化古蹟資源中心
查詢:Instagram@hkrcheritage
[開眼 玩樂擴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