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小時候的夢想是成為太空人。雖然不知道太空人實際要做些什麼,但幻想自己在浩瀚宇宙飄浮,面前是耀眼的太陽,銀河和地球閃閃發光,對5歲的我來說實在太美。雖然沒有成為太空人,但每天看到遼闊天空仍然覺得非常感動。去年動畫《地。-關於地球的運動-》(チ。ー地球の運動についてー)上架Netflix,講述15世紀的歐洲某國由教會掌權,天動說(又稱地心說,指地球在宇宙中心)是解釋天體運動的唯一理論,被視為真理,而試圖推翻天動說的人全都會被教會視為異端,折磨逼供甚或處死。一些「異端」暗地裏不斷完善地動說(又稱日心說,指太陽在宇宙中心)的研究,在生命受到威脅時並不感到絕望,而是將發揚地動說這個希望,寄託到下一個有同樣志向的人。チ的發音為「CHI」,是「地」、「血」和「知」的讀音。這3個要素跨越不同年代,述說一個又一個渴望知道宇宙真實面貌的人類,不為一己之私,排除萬難追尋真理。
隨着上月動畫最終話播放完結,位於東京台場的日本科學未來館,在3月至6月期間舉行《地。-關於地球的運動-》特別展。展覽入口處掛上巨型橫幅,而場館本身有一個名為「Geo-Cosmos」的LED面板地球儀裝置掛在半空,正好配合動畫,光是看着已經熱淚盈眶。展覽跟隨動畫的時間線分成4章:第一章〈與地動說的相遇〉、第二章〈地動說的證明〉、第三章〈地動說的普及〉及第四章〈地動說的過去、現在、未來〉。故事內,12歲的天才少年拉斐爾經常拿着古代天體觀測裝置「Astrolabe」(星盤)觀察天空。觀眾能在第一章展覽部分實際接觸復刻出來的天體觀測裝置,體驗古代天文學者如何觀察天空。
當初拉斐爾接觸這個與世界背道而馳的理論時,仍然無法違背從小遵循的「真理」天動說,所以非常痛苦矛盾;直到他意外跌了一跤,發現其實地球有「自轉」這個可能。拉斐爾無法停止計算、推論,覺得這個理論是何等合理,而且非常美麗。假若地動說成立,從地球其實能觀察到滿盈狀態的金星。展覽第二章設置了天動說(無法看到金星滿盈的情况)和地動說的金星觀察模型,觀眾能體會到選擇相信「地動說」的異端者,首次觀察到金星滿盈一刻的感動。另外場內也能體驗將地動說普及的活字印刷術。
作品中講述的議題非常大。現在我們身處的世界,或許愈來愈能夠體會權力與自由的鬥爭。在這麼一個世界,如何得到自由、定義自由?作品說,就是能夠思考、發問,亦即是「知」。《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最想帶給觀眾的東西,是「知」的喜悅和感動:有追求真理的好奇心,透過思考連結過去、現在和未來;即使沒有在歷史上留下名字,肉身化為泥土,只要地球一直轉動,我們就在宇宙其中。
文:Papaya Fung
(喜好是觀察人類,著有繪本touch和漫畫《地獄行》)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