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新聞

走塑一年|環團揭 70 店舖違規售「可分解」塑膠產品 環保署:收四投訴,未檢控

集誌社

發布於 04月22日11:00

「走塑」法例實施至今一年,當局稱走塑成效顯著。不過,環團綠惜地球發現,法例禁止售賣的「氧化式可分解塑膠產品」在逾 70 間實體店或網上商店仍有售。記者四月初巡查多間商店,發現至少三間連鎖商店分店有出售相關產品。AEON 回覆稱正與供應商及相關部門核實,但安全起見已將產品下架;實惠及淘多多截稿前未回覆。
環團批評環保署對氧化式可分解塑膠產品解說不足,公眾或店舖無法透過當局網上宣傳資料得悉定義,或令商戶誤墮法網,又強調產品分解後會變成微塑膠進一步污染環境,呼籲當局全面淘汰有關產品。環保署回覆指,自法例實施以來涉及銷售「可分解膠」產品的投訴個案有四宗,主要是由於業務處所不知悉有關產品成分,經署方講解後已停售,故未有就個案作檢控。

綠惜地球 3 月巡查發現,逾 70 間商店違例售賣多款「氧化式可分解塑膠」產品。
綠惜地球 3 月巡查發現,逾 70 間商店違例售賣多款「氧化式可分解塑膠」產品。

首階段即棄塑膠產品管制於去年 4 月 22 日實施,禁止銷售或提供發泡膠餐具、即棄膠飲管等,適應期於去年 10 月結束。法例同時規定,不論產品是否即棄性質、任何人都不得製造或在業務過程中,供應「供應者知道是氧化式可分解塑膠製的產品」。

環團發現 70 商店售違禁產品記者巡查三連鎖商店有售

環團綠惜地球今年三月調查發現,逾 70 間實體店或網上商店,仍售賣多款以氧化式可分解塑膠製成的垃圾袋、寵物拾便袋、食物保鮮袋等等,產品大多數產自內地、多由網店自行從外地採購,再轉售予香港買家,亦有個別品牌由香港代理商經銷。

環團在記者會上,展示市面上所賣到的違禁「可降解膠」產品。
環團在記者會上,展示市面上所賣到的違禁「可降解膠」產品。

記者四月初巡查,在三間連鎖店包括日式超市 AEON、家品店實惠、及雜貨店淘多多,均發現有相關產品出售。荔枝角 AEON 分店出售產品出自自家品牌,價錢牌上標示為「可降解平口垃圾袋」、產品包裝則有「可熱氧降解」字樣;黃大仙的淘多多出售一款「EPI 生物降解寵物垃圾袋」;實惠太子店則有售一款 EPI「One For Pets 可降解綠色拾便袋」。

記者 4 月初巡查在三間連鎖商:AEON、實惠和淘多多分店,發現有售法例禁售的「可降解膠」產品,分別為平口袋和寵物垃圾袋。
記者 4 月初巡查在三間連鎖商:AEON、實惠和淘多多分店,發現有售法例禁售的「可降解膠」產品,分別為平口袋和寵物垃圾袋。

批環保署解說馬虎引回覆指「非明知故犯」不會違法

綠惜地球助理環境事務經理陳永傑指,氧化式可降解塑膠即加入了添加劑、使塑膠經氧化後化成碎片的產品。他指這類產品往往被標榜為「環保」、令消費者願為環保付出溢價,實則因其分解後會變成微塑膠,反而污染環境。

他指環保署介紹政策的「截塑」網站對有關產品的說明不清晰,亦未有列出添加劑的名稱和標籤,令一般人難以分辨哪些是「違禁」產品、商戶容易誤墮法網。「如果政府解說得麻麻地,公眾同商戶都好難去辨認產品咩叫違規、咩叫合法,咁違規產品會否因為這樣而繼續售賣、令法例好似禁了等於無禁、形同虛設?」。

陳永傑質疑署方解說馬虎、不清晰,又指直至查詢才獲披露氧化分解添加劑專利登記名稱。
陳永傑質疑署方解說馬虎、不清晰,又指直至查詢才獲披露氧化分解添加劑專利登記名稱。

陳永傑又指直至向環保署查詢,才獲披露氧化分解添加劑專利登記名稱,如 P-life、epi、TDPA、d2w 等;又引述署方回覆指過去一年,就氧化式可分解塑膠產品未發任何警告、勸喻或檢控,又指若商戶並非明知故犯,則不會觸犯法例。綠惜地球促當局在網站列出受管制產品的品牌名稱或相關標記,並加強巡查,提醒商戶停售違禁產品,長遠而言應制定標準,管制其他類型的可分解塑膠。

收四宗相關投訴商戶不知悉成分故未檢控

一年前走塑推行之初,《集誌社》已報道有商戶買錯政策禁銷售及供應的「可分解塑膠」餐盒,當時商戶已指出署方網站和小冊子資訊不清晰和混亂;亦有生產「粟米芯」可生物降解產品的生產商,指當局不應一刀切禁售,環團則認為未有足夠配套和可分解設施前,不宜流通此類產品。

綠惜地球引述署方早前回覆指,沒有細分可降解膠投訴數字。署方回覆查詢則指法例實施以來,相關投訴有四宗。
綠惜地球引述署方早前回覆指,沒有細分可降解膠投訴數字。署方回覆查詢則指法例實施以來,相關投訴有四宗。

《集誌社》向環保署查詢,過去一年就氧化式可分解塑膠、及其他類型的管制塑膠產品的執法詳情,會如何跟進違規出售情況、當局曾如何增加商戶對產品認識等等?

環保署回覆指,由於辨識個別產品是否由「可分解膠」製成或有一定難度,當署方發現違規個案,會先作提醒、警告,讓處所認識法例;若再巡查發現違規持續,便會檢控。署方又指法例實施以來巡視約 2 萬個零售點,涉及銷售「可分解膠」產品的投訴有四宗,主要是由於業務處所不知悉有關產品成分,經署方人員講解後已停售有關產品,故未有就個案作檢控。

AEON 回覆指正與供應商、相關部門核實產品情況,為安全起見已第一時間下架。
AEON 回覆指正與供應商、相關部門核實產品情況,為安全起見已第一時間下架。

AEON:「安全起見」第一時間將商品下架

署方又指環團「不願提供資料讓署方跟進調查」,按傳媒問題提及公司巡查 12 個零售點,只發現一個零售點涉售賣一種可分解塑膠產品,已向相關公司提供資訊,協助他們避免購入,跟進巡查亦發現該零售點已下架產品。署方亦聯絡網上售賣點提供資訊,協助他們免購入產品;又指去年 2 至 7 月間,已向本地塑膠產品生產商、批發商和零售商宣傳,並向主要物業管理公司提供常見添加劑名稱。

記者透過電郵或社交平台,向出售違禁產品的 AEON、實惠及淘多多查詢。經營 AEON 的永旺百貨有限公司未有回應公司是否知悉該類型產品一年前起已禁售等,僅稱一直配合政府部門例行檢查,正積極與供應商及相關部門核實有關產品情況,但為「安全起見」已第一時間將商品下架;實惠及淘多多截稿前未回覆。

走塑一年,署方向 21 間違規食肆罰款;局方指相對全港 2.6 萬間食肆,可見業界普遍適應要求。(資料相片)
走塑一年,署方向 21 間違規食肆罰款;局方指相對全港 2.6 萬間食肆,可見業界普遍適應要求。(資料相片)

近半年向 21 間食肆發 2000 元定額罰款

至於其他受管制塑膠產品,環保署指適應期於去年 10 下旬結束後、截至今年 4 月中,共收到 122 宗投訴和舉報,當中 112 宗涉及餐廳提供受管制即棄膠餐具,其餘 10 宗涉其他產品。其中 21 間食肆收到書面警告後仍持續違規,署方已發出 2,000 元定額罰款。

環境及生態局在社交媒體指,相對全港超過 2.6 萬間食肆,可見業界已普遍適應法例要求,局方又引述連鎖食肆指逾 8 成顧客不需外賣餐具,料每年可為香港避免棄置逾 6000 萬套即棄餐具。

歡迎追蹤以下平台,即時接收《集誌社》最新資訊,及付費訂閱支持!
【付費訂閱《集誌社》】
https://thecollectivehk.com/subscribe/
【訂閱《集誌社》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hecollectivehk
【Like 《集誌社》IG】
https://www.instagram.com/the_collectivehk/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