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報告預測,到2030年,中國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將逾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在電商行業整體增速放緩下,中國電商巨頭京東今年2月進軍外賣市場,並將外賣板塊納入其零售體系。
自京東外賣正式上綫以來,與老牌外賣龍頭美團間的競爭持續升級。繼商戶傭金、騎手待遇及用家補貼等競爭之後,京東又不點名批評競爭對手,限制車手在美團京東間「二選一」,導致騎手收入降低約16至25%,及導致京東平台部分外賣訂單延遲,並大手筆的決定所有超時20分鐘以上的外賣訂單全部免單,價格戰及福利戰等持續。美團隨後反擊京東指控不實,更批評京東配送延誤屬自身問題。與此同時,劉强東更親自送外賣,並被網友曬圖。
現時兩家的「內捲」競爭已涉獵商家爭奪、用戶補貼、再到騎手資源爭取等外賣生態的各個環節,持續通過係列策略以圖提升各自的市佔率。但日益嚴重的惡性競爭背後,不僅暫時未有贏家,更引發資本市場擔憂監管方或出手整頓、連同政策風險等,並令兩家的股價齊齊逆勢下跌,最多跌8%。
對比而言,近年美團外賣業務的核心優勢主要是多年積累的用戶、商家群及成熟的配送布局,及主打騎手方面的輕資產及較低成本;而京東或主要從其物流及技術等方面的優勢長實差異化競爭,看準切入「騎手福利」和「企業責任」等方向又直接與美團「對立」,未來或有機會威脅美團地位。不管如何,新一輪的競爭下雙方都面對許多的資本投入。
雖然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下,資源競爭十分重要,但惡性的「內捲式」或對任何一間企業都沒有好處,短期都或會對業績造成影響。
比如早前京東率先宣布爲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後,為美團帶來輿論壓力。有數據顯示,目前美團高頻騎手規模已超百萬,若跟進京東策略,每年至少增加30億到50億元支出。
即便影響或是可控的,都仍是被動增加成本,連同兩邊持續的系列競爭措施下,即便有足够的資本去運作,都難免影響兩家盈利,影響兩邊運營發展的資金投入,甚至導致兩邊都難更好發展,都成輸家。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主席 鄧聲興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