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美國網紅IShowSpeed月初來港直播,被許多粉絲追逐、包圍,事後大眾才驚覺KOL的動員能力可以如斯強大。去年,旅發局邀請逾620名KOL訪港,近日回覆議員提問,列出粉絲數目頭十的KOL,當中有7名來自東南亞。旅遊宣傳策略逐漸變化,透過KOL親身經歷,宣傳變得強調真實,重塑城市的旅遊形象。我們應怎樣迎接KOL宣傳旅遊的時代?
去年逾600名KOL訪港宣傳
旅發局透過KOL宣傳旅遊不是新事,最為人熟知是2023年「Hello Hong Kong(你好,香港)」全球大型宣傳活動。當時旅發局預計初期旅客主要來自內地及東南亞等短途市場,故集中資源加強向上述市場宣傳。除邀請KOL來港,旅發局亦在TikTok發起「Hello Hong Kong 」舞蹈挑戰,吸引網民拍攝逾120萬條影片,瀏覽量達15億,帶動旅發局新增30萬追隨者,總數達200萬。2024年,旅發局邀請逾620名KOL訪港,總累積粉絲數目接近3.8億。旅發局表示邀請KOL時,會考慮粉絲數量、社交網絡的互動率、專業權威、形象,以及與目標市場及行銷目標是否配合等多項因素。
逾620名獲邀訪港的KOL當中,旅發局近日披露粉絲數目頭十的KOL,有7名來自東南亞。然而只有排名第1、2、4、10的Niana Guerrero、Ranz Kyle、Meissie Disini和Vincent Yeow Lim是重心放在網絡的KOL,其餘6名都是歌手、演員或模特兒。排名第8、來自韓國的權俞利現時重心放在演戲,她也是偶像團體「少女時代」的成員。Niana Guerrero和Ranz Kyle來自菲律賓,他們一同來港拍攝影片,因兩人為兄妹,更帶同其他家人遊歷香港。Niana Guerrero在YouTube的影片圍繞飲食,而Ranz Kyle的影片則針對旅遊體驗,另外兩人Instagram亦有在香港景點跳舞的短片。Meissie Disini來自印尼,在YouTube上載兩段她到香港旅遊的短片,同時宣傳去年暑假香港旅遊推廣活動「香港.樂在當夏」。而Vincent Yeow Lim是來自澳洲的網紅廚師,他在Instagram上載帖文,附有數張在香港旅遊的相片,其中不乏地道美食。
菲國客訪港次數增 勝澳門客
比較旅發局統計的2023年及2024年訪港旅客人次,雖然內地旅客仍佔整體旅客逾七成半,但比率下滑約2%,其他地區的訪港旅客人次比重增加。2024年,菲律賓超越澳門,成為訪港旅客人次第三多的地區,僅次於內地及台灣。去年底公布的《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提及開拓具潛力客源市場,基於經濟上揚和人口數量,目標指向中東及東盟國家。2024年,來自南亞及東南亞的訪港旅客人次佔約7%,而中東國家只有0.03%。雖然未有數據表明KOL直接刺激旅客人次,但不能否認他們為香港增加網絡曝光。隨着愈來愈多KOL來港,無論是官方邀請,或者像IShowSpeed不請自來,香港怎樣才能更好迎接這班KOL?
美網紅快閃惹議 業界:有宣傳好過無宣傳
IShowSpeed現年20歲,YouTube頻道訂閱量逾3900萬。他透過遊戲直播起家,其誇張的表情和反應引起網民關注,出位言論和行為亦惹爭議。IShowSpeed兩年前開始巡遊世界各地直播,走訪歐洲、南美、亞洲多地,最近來到中國內地、香港和蒙古。旅發局回覆傳媒指,曾聯絡IShowSpeed團隊表示可協助其直播,但遭拒絕。負責接待IShowSpeed的公關公司負責人劉本聰近日接受媒體訪問,稱IShowSpeed來港直播原意就是玩即興。最終4月4日清明節假期,IShowSpeed在香港直播,多次遭到粉絲圍堵,引起混亂,看似為香港帶來負面形象。
志華數碼媒體資本集團有限公司創辦人吳偉權專營內地媒體營銷,他受訪時比較IShowSpeed在香港和內地的直播,留意到他在香港直播的觀看次數多於在其他內地城市直播,高達1098萬。綜觀IShowSpeed於世界各地的直播,香港直播的觀看次數更排名第3,僅次於印尼和波蘭。IShowSpeed走在印尼和波蘭街頭,群情同樣洶湧,其直播為市面帶來的影響有迹可尋。
吳偉權形容網絡生態是有機(organic),IShowSpeed本身是爭議人物,以壞孩子形象、嘩眾取寵的行為博取關注。而他在香港遭粉絲包圍、挑釁,或許正正符合他直播希望得到的即興效果。故吳偉權認為政府層面能做的可能是協助管制人流。反觀IShowSpeed在內地直播,吳偉權觀察到內地公開放行IShowSpeed越過防火牆在YouTube直播,對上一次公開放行,可能是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2009年訪華數日,其間跟上海大學生有一場對話會,並在白宮facebook和YouTube直播。即使中美關係緊張,官媒事後曾讚揚IShowSpeed的中國直播。
從旅遊業界角度看,香港入境團旅行社協會主席謝淦廷向記者表示,對邀請KOL來港帶動旅遊感到正面,認為可以呈現香港較生動、真實的一面。那他認為IShowSpeed的直播會為香港帶來正面或負面的形象?「讓人看到真實的香港。」他回答,然後補充旅遊要像明星一樣,需要多點曝光,「有宣傳好過無宣傳」。不過他暫時未遇到因KOL而來香港的旅行團旅客。
旅客循KOL足迹走訪景點
透過KOL重點宣傳的東南亞旅客,他們在香港的旅行行為又是怎樣?謝淦廷認為東南亞各國旅客的旅行行為差別不大,特別是泰國旅客除了觀光,有人特意來港拜神,譬如黃大仙和媽祖;菲律賓旅客則較少參加旅行團,因大多數菲律賓人懂得英文,所以多選擇自由行。本地導遊Angel Lau近日帶菲律賓旅客遊覽香港,訪港目的是看Coldplay演唱會。演唱會以外時間,Angel先帶他們到太子「掃街」,再吃愛文生大牌檔,最後到深水埗逛街。菲律賓旅客向Angel表示,菲律賓人首選旅行目的地是香港,其次才是日本,解釋在香港能夠用英語溝通,從菲律賓飛到香港不過兩個多小時機程,而且許多菲律賓人在香港擁有人際網絡。Angel曾接觸旅客因KOL而希望到訪某些景點,好幾個旅客都提到KOL Lucas Sin,期望到他吃過的餐廳進餐。Lucas Sin是香港廚師,在社交媒體用英文介紹香港的飲食文化。
香港中文大學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副教授尹振英告訴記者,來自不同地區的旅客參觀香港的城市景觀其實分別不大,「不外乎維港、太平山」。但是就東南亞旅客而言,更值得注意其宗教信仰,穆斯林佔據大量人口。故她提到,清真餐廳其實是穆斯林來港旅遊配套之一。她曾訪問特意來香港廟宇拜神的泰國旅客,他們認為香港廟宇相較靈驗,甚至有人用$6000買香拜神,但消費計算為捐款,未必能反映在市場數據上。
她解釋官方宣傳旅遊跟KOL宣傳旅遊雙管齊下,官方能夠將旅遊景點標準化,認可景點給予旅客信心;另邊廂,KOL按自身偏好宣傳,發掘香港道地元素,內容更細緻和具創意。她指出,可持續旅遊認為需要深化地方文化和發掘新景點;從宣傳角度來看,受眾容易忘記,邀請KOL訪港能維持香港在網絡上的關注度,並需要長期執行。
她說即使KOL維持香港在網絡上的關注,不代表可即時看到快速提升旅客人次的成效,中間涉及因素眾多。宣傳需要曝光,吸引潛在旅客的注意力,潛在旅客才有機會理解旅行目的地。理解過後需要旅行的動機,而且未必短期內起行,其中涉及假期、消費能力等因素,最後才會變成實質旅行行為。因此她說,IShowSpeed的香港直播對旅遊形象不算太負面,「make到noise好過完全無noise」。
濠打造文化之都拓客源
澳門上周一(14日)公布最新一年《施政報告》,其中便提到「針對年輕客群進行重點推廣,舉辦國際性大型網紅盛典,打造澳門國際網紅都市形象」。早於2023年1月8日,澳門實施免核酸通關政策,當地旅遊局便隨即安排19名香港網紅在1月8至9日來澳。澳門在今年2月舉辦一連串新春活動,活動期間亦邀請海外KOL到澳門體驗。澳門大學綜合度假村及旅遊管理學系副教授默希濂(Prof. Glenn James McCartney)表示,澳門經濟結構側重博彩業,故疫情期間政府稅收遭受重創,走出疫情後,澳門更積極發展其他經濟產業,例如旅遊業。他續解釋,之所以甫開關便邀請香港網紅,因為香港旅客數目僅次於內地旅客,同時有需要改變其在澳門的旅遊行為習慣,從即日來回變成過夜,以增加旅遊消費。KOL的親身經驗正好宣傳澳門賭博以外的娛樂選擇,提供行程以增加過夜誘因。默希濂指出,澳門政府亦意識到旅遊業過於依賴內地及香港旅客,需要透過國際KOL開拓國際市場,特別指向飛行距離較短的區域國家,例如韓國和印度。
KOL塑造澳門的形象不止賭城,默希濂認為能夠拓闊更多客源,旅客有更多原因到訪澳門。「澳門不僅僅是一個賭城,也許他們會把它視為娛樂場所。活動、音樂會、表演、購物場所,以及豐富的餐飲、文化和歷史,當然這些對於提高認識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默希濂說。2024年9月中日韓文化部長會議甄選「東亞文化之都」,最後選出澳門、湖州市、韓國安城市和日本鎌倉市,可見澳門具備文化之都的吸引力。默希濂說:「世界各地許多城市總面臨形象方面的挑戰,我們如何才能擁有積極和有吸引力的形象?我們如何吸引?我認為現在這非常重要。」
【網紅旅遊篇】
文˙ 嚴嘉栢
{ 圖 } 網上圖片、資料圖片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王翠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