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香港茶餐廳|早期卡位是相睇勝地? 水上人結婚在茶餐廳擺酒?

am730

更新於 04月22日23:57 • 發布於 04月22日11:30
香港茶餐廳|早期卡位是相睇勝地? 水上人結婚在茶餐廳擺酒?
香港茶餐廳|早期卡位是相睇勝地? 水上人結婚在茶餐廳擺酒?

炎炎夏日,開着冷氣,歎一杯透心涼的飲料,實乃賞心樂事。在家用雪櫃和冷氣未普及的年代,要滿足上述兩個願望,就要去冰室。

冰室可說是茶餐廳的前身。今天隨着處可見的茶餐廳,其實是舊日冰室和餐室的「混合體」。早期的冰室和餐室有明顯分工,冰室僅提供飲品、三文治等輕食,餐室則可供應炒粉麵飯及小菜。及至1950年代,集兩者之長的茶餐廳才開始流行,逐步發展成香港獨有的美食文化符號。

文章出處:「當代中國」網站

卡位竟是舊日相睇勝地?

茶餐廳卡位是最受食客歡迎的座位,優點是自成一角,坐得舒適。

根據中華廚藝學院出版的《老港滋味》,香港第一間設有卡位的餐廳,是昔日開設於中環威靈頓街99號D的「威靈頓餐室」。當時餐室的卡位椅背比今天的卡座高很多,達到6呎2吋。據說店主是刻意把卡位佈置成火車車卡的模樣,還有布簾可供拉合,私隱度高。

王家衞的電影《花樣年華》中,周慕雲(梁朝偉飾)與蘇麗珍(張曼玉飾)在餐廳幽會的經典場面,也是在卡位展開。電影取鏡地為已結業的銅鑼灣金雀餐廳。(圖片來源:網上劇照)
王家衞的電影《花樣年華》中,周慕雲(梁朝偉飾)與蘇麗珍(張曼玉飾)在餐廳幽會的經典場面,也是在卡位展開。電影取鏡地為已結業的銅鑼灣金雀餐廳。(圖片來源:網上劇照)

有指這種設計深受當時的食客歡迎,原因是上世紀中,社會風氣仍然保守,女性拋頭露面,很易招人話柄。私隱度高的卡位,顧全了傳統女性的顏面;正因如此,當時的卡位更被視為熱門相睇勝地。

後來這種卡位設計被很多冰室和餐廳仿傚,成為現代茶餐廳的指定設計。不過隨着香港租金飛升,茶餐廳為加快客人流轉,很多時要求客人在繁忙時間搭枱。在狹窄卡位四目交投,親密進食,形式現代茶餐廳的另一道風光。

延伸閱讀香港茶餐廳|瑞士雞翼源於美麗誤會?咕嚕肉的「咕嚕」有何含意?

為何冰室叫冰室?箇中緣由有二:其一是昔日很多家庭都沒有冷氣機,想涼冷氣便要到冰室;其次是那時流行到冰室吃刨冰消暑,紅豆冰和菠蘿冰是一些例子。圖片攝於80年代黃大仙徙置屋邨內一間冰室。(圖片來源:香港記憶)
為何冰室叫冰室?箇中緣由有二:其一是昔日很多家庭都沒有冷氣機,想涼冷氣便要到冰室;其次是那時流行到冰室吃刨冰消暑,紅豆冰和菠蘿冰是一些例子。圖片攝於80年代黃大仙徙置屋邨內一間冰室。(圖片來源:香港記憶)

樓上雅座為何買少見少?

以前很多冰室都設有「樓上雅座」,這是由於舊時的建築物樓底較高,一般有20多呎,可以加建閣樓,善用空間。雖然到「樓上雅座」進食需要額外收費,但一些情侶或帶小孩的家長都不介意多付一點,前者追求寧靜,後者則想避備小孩亂撞被滾水熱茶燙傷,遠離草根食客的粗言穢語。不過由於政府在80年代修改消防條例,閣樓雅座已買少見少。

延伸閱讀香港茶餐廳|這些港式麵包名不副實?雞尾包由剩食「二次創作」?

據悉在1960年代,一個茶餐廳常餐的售價約為3.5元,餐食包括一碟粟米斑塊飯、蛋絲清湯、餐包及餐飲,而同期到較高檔的西餐廳吃一份相近的套餐約需10元。圖為土瓜灣的寶時茶餐廳,是香港少數仍設閣樓雅座的茶餐廳。(圖片來源:《睇字香港》Dave Choi@都市字治學)
據悉在1960年代,一個茶餐廳常餐的售價約為3.5元,餐食包括一碟粟米斑塊飯、蛋絲清湯、餐包及餐飲,而同期到較高檔的西餐廳吃一份相近的套餐約需10元。圖為土瓜灣的寶時茶餐廳,是香港少數仍設閣樓雅座的茶餐廳。(圖片來源:《睇字香港》Dave Choi@都市字治學)
油麻地廟街美都餐室亦設有二樓雅座,食客能在卡位品嘗地道奶茶,眺望窗外風光。美都餐室懷舊的裝潢,吸引不少遊客慕名而來。圖片攝於2011年。(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油麻地廟街美都餐室亦設有二樓雅座,食客能在卡位品嘗地道奶茶,眺望窗外風光。美都餐室懷舊的裝潢,吸引不少遊客慕名而來。圖片攝於2011年。(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油麻地水上人結婚 茶餐廳擺流水宴?

香港男女結婚多會選擇在酒樓或酒店設宴,招待親朋好友。但在上世紀60年代,社會未流行聯婚,男女家會分開宴客。位於油麻地廟家的老字號茶餐廳美都餐室,就是油麻地避風塘一帶水上人的擺酒之選。

當時水上人的酒席會多以流水宴方式舉行,菜式與現代酒席相似,一般有8道菜,每席介乎130元至150元。《香港老舖記錄冊》引述,其時的婚宴菜包括有乾煎蝦碌、五柳鯇魚、蒸雙紅斑、魚翅、全鴨、菜膽雞等。由於美都餐室佔地兩層,婚宴期間地下一層更可充當麻雀房,讓親友一邊打牌,一邊閒話家常。不過隨着70年代開始流行男女聯婚,婚宴規模擴大,新人大都改到酒樓進行婚宴,餐室擺酒逐漸寫入歷史。

延伸閱讀香港茶餐廳飲品篇|「和尚跳海」是甚麼?唂咕和朱古力有何分別?

屹立油麻地廟街的美都餐廳在1950年開張,至今超過75年歷史,上世紀中不少油麻地避風塘的水上人在這裏舉行婚宴。這間建於轉角唐樓內的茶餐廳設有兩層,招牌菜為焗排骨飯。(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屹立油麻地廟街的美都餐廳在1950年開張,至今超過75年歷史,上世紀中不少油麻地避風塘的水上人在這裏舉行婚宴。這間建於轉角唐樓內的茶餐廳設有兩層,招牌菜為焗排骨飯。(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油麻地避風塘在高峰期曾有多達10萬人居住。1990年代,政府要展開西九龍基建工程,將油麻地避風塘漁民安置上公屋,原址被填平。圖片攝於1978年。(圖片來源:Getty)
油麻地避風塘在高峰期曾有多達10萬人居住。1990年代,政府要展開西九龍基建工程,將油麻地避風塘漁民安置上公屋,原址被填平。圖片攝於1978年。(圖片來源:Getty)

延伸閱讀油麻地避風塘漁民爭取上岸 看香港漁民的奮鬥人生

【本文獲「當代中國」授權於am730刊出,歡迎關注】

原文刊登於 AM730

睇完新聞,記得追蹤am730以下平台,接收最新、最啱你嘅消息!
Facebook:am730 (https://www.facebook.com/am730hk)
Instagram:am730hk (https://www.instagram.com/am730hk/)
YouTube:am730 (https://www.youtube.com/c/am730video)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