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24節氣 2025|了解四季更迭養生之道,實踐時尚飲食的生活哲學

ELLE HK

發布於 02月27日23:37 • ELLE.com.hk
▲ ELLE.com.hk
▲ ELLE.com.hk

在現代都市生活中,我們習慣了西曆的時間流動,但中國古老的「24節氣」卻蘊藏著獨特的生活智慧。這不僅是農耕社會的產物,更是一種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哲學。從時尚到飲食,懂得順應四時,才能真正活出優雅與健康。2025年的24節氣將如何影響你的飲食選擇?本文將逐一介紹,讓你在四季流轉間,優雅地綻放。

▲ ELLE.com.hk
▲ ELLE.com.hk

春季:新生與調理

立春(2月3日)——萬物復甦,養肝排毒

立春標誌著春天的開始,大地回暖,人體的新陳代謝開始加快。香港氣溫回升,但偶有寒流影響,容易出現忽冷忽熱的天氣,導致感冒或皮膚乾燥。
推薦飲食:多攝取綠色蔬菜,如菠菜、韭菜、芹菜,以及薑黃茶、紅棗枸杞茶,以促進肝臟健康。

雨水(2月18日)——潤燥養肺,提升肌膚水分

氣溫回升,降水增多,但春風仍帶乾燥感,此時需注重補水。香港濕度逐步上升,容易導致皮膚敏感或呼吸道問題。
推薦飲食:蜂蜜水、雪耳湯、山藥粥能幫助滋潤肌膚,預防乾燥。

驚蟄(3月5日)——驅寒除濕,提振活力

隨著氣溫回升,冬眠的昆蟲甦醒,人體陽氣也開始增長。香港進入潮濕時期,容易導致關節不適或皮膚病。
推薦飲食:薑茶、陳皮水、紅豆薏仁湯能幫助驅寒排濕。

▲ ELLE.com.hk
▲ ELLE.com.hk

春分(3月20日)——陰陽平衡,調和飲食

晝夜均分,適合維持身心平衡。香港的氣候變化多端,早晚溫差較大。
推薦飲食:簡單清淡,少酸多甘,如紅蘿蔔、紅棗、糙米飯。

清明(4月4日)——清新養肺,防過敏

天氣變化大,過敏高發期。香港此時多雨潮濕,花粉過敏者需特別留意。
推薦飲食:枇杷膏、白木耳湯、綠豆湯。

穀雨(4月19日)——養脾健胃,消化調理

適合補充纖維,維持腸胃健康。香港進入梅雨季節,潮濕易影響腸胃功能。
推薦飲食:燕麥粥、山藥湯、紅薯。

▲ ELLE.com.hk
▲ ELLE.com.hk

夏季:防暑降火,滋陰養生

立夏(5月5日)——清熱解暑,護心安神

夏天來臨,心火旺盛,需保持平穩心境。香港天氣漸熱,容易中暑或情緒煩躁。
推薦飲食:綠豆湯、西瓜、蓮子粥。

小滿(5月20日)——排濕清熱,防止水腫

濕氣重,適合多吃去濕食材。香港進入高濕度時期,皮膚與關節問題增多。
推薦飲食:薏仁、冬瓜湯、荷葉茶。

芒種(6月5日)——預防暑氣,增強抵抗力

天氣炎熱,適合清淡飲食。香港高溫潮濕,易影響睡眠與胃口。
推薦飲食:苦瓜、黃瓜、涼拌木耳。

▲ ELLE.com.hk
▲ ELLE.com.hk

夏至(6月21日)——補水防曬,養生之道

白晝最長,陽氣最盛,避免過度曝曬。香港進入炎熱期,空氣悶熱。
推薦飲食:椰子水、酸梅湯、綠豆百合湯。

小暑(7月7日)——防暑降溫,調整體溫

正式進入酷暑,氣溫高、濕度重,需注意降溫與防暑。香港此時易出現中暑與熱感冒。
推薦飲食:冬瓜湯、綠豆粥、菊花茶。

大暑(7月22日)——高溫酷熱,注意補水

全年最熱時期,香港炎熱且潮濕,應多補充水分並減少戶外活動。
推薦飲食:西瓜汁、椰子水、涼拌苦瓜。

▲ ELLE.com.hk
▲ ELLE.com.hk

秋季:收斂養陰,潤燥防燥

立秋(8月7日)——調整身心,預防秋燥

夏去秋來,氣溫開始下降,但仍有餘熱。香港天氣仍較潮濕,易出現皮膚乾燥或喉嚨不適。
推薦飲食:白木耳湯、秋梨膏、百合蓮子湯。

處暑(8月23日)——清熱潤燥,預防燥熱

暑氣未消,但早晚溫差開始變大。香港的濕氣稍減,但仍需注意體內燥熱問題。
推薦飲食:秋葵、無花果、蓮藕湯。

白露(9月7日)——清肺潤燥,補充水分

早晚有涼意,空氣變得乾燥。香港進入較為舒適的季節,但仍需防止秋燥。
推薦飲食:芝麻糊、杏仁茶、雪梨燉冰糖。

▲ ELLE.com.hk
▲ ELLE.com.hk

秋分(9月23日)——陰陽平衡,潤肺養胃

晝夜均衡,天氣涼爽。香港的秋天短暫,應趁機養陰潤燥。
推薦飲食:南瓜粥、紅棗桂圓茶、枸杞湯。

寒露(10月8日)——溫補潤燥,預防感冒

氣溫下降,早晚寒涼。香港的天氣轉乾爽,需預防感冒。
推薦飲食:生薑紅糖水、燉雞湯、核桃仁。

霜降(10月24日)——增強免疫,補腎健脾

秋意濃,氣溫進一步降低。香港日夜溫差大,需特別保暖。
推薦飲食:羊肉燉湯、山藥排骨湯、黑芝麻糊。

▲ ELLE.com.hk
▲ ELLE.com.hk

冬季:溫補養腎,防寒禦寒

立冬(11月7日)——進補時機,提升免疫

冬天開始,氣溫驟降,適合補充溫熱食物來強化抵抗力。香港天氣轉冷,但仍有潮濕感。
推薦飲食:羊肉爐、麻油雞、紅棗枸杞茶。

小雪(11月22日)——寒意漸濃,注意保暖

氣溫進一步下降,空氣乾燥。香港進入冬季初期,早晚溫差大。
推薦飲食:薑母鴨、燉湯、核桃糊。

大雪(12月7日)——寒冷來襲,滋補暖身

冬季正式來臨,氣溫更低,適合多吃高熱量食物來禦寒。香港濕冷天氣增多。
推薦飲食:牛肉湯、桂圓紅棗茶、黑芝麻糊。

▲ ELLE.com.hk
▲ ELLE.com.hk

冬至(12月21日)——一年最長夜,補陽禦寒

晝短夜長,適合進補強身。香港傳統上會吃湯圓以象徵團圓與溫暖。
推薦飲食:湯圓、羊肉爐、人參雞湯。

小寒(2026年1月5日)——嚴冬開始,注意保暖

一年中最冷的時期之一,香港天氣寒冷且乾燥。
推薦飲食:薑母鴨、糯米酒、燉補湯品。

大寒(2026年1月20日)——極寒之時,補充能量

冬季最後一個節氣,氣溫降至最低點,適合補充溫熱食物,為迎接春天做好準備。
推薦飲食:牛肉鍋、羊肉湯、紅豆湯。

順應節氣調整飲食與生活方式,讓身心保持最佳狀態,才能在四季輪轉間活出最美好的自己!

**Follow us on: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