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吃膩了千篇一律的中菜?最近港島兩間餐廳正掀起一場「舌尖上的革命」。灣仔新開業的上海菜館「尚海薈」大膽地起用粵菜師傅掌勺,將上海本幫菜的濃油赤醬,以粵式烹調手法重新演繹;另一邊廂,中環米芝蓮2星「營致會館」,在一向講究清鮮的粵菜之中注入濃郁、辣味元素。兩間餐廳都不約而同地為客人帶來驚喜連連的味覺體驗。
灣仔瑞安中心經翻新後,陸續有不少餐廳食店進駐,當中包括剛開業的尚海薈,餐廳由行政總廚葉振文掌舵。入行近20年的他曾任職多間知名餐廳,如和昌飯店、荃灣如心酒店中菜餐廳「如」等,流着一身「粵菜血」的他,竟當起以上海菜為主打的餐廳掌舵人,令人意外。「我想用粵菜烹調技巧煮出上海菜的味道。」他表示,傳統上海菜少有變革,若以粵菜技法重新演繹上海風味或會碰撞出新火花,「上海菜濃油赤醬,比較重味重油,但粵菜講究清鮮,變化較多,如果以粵菜技巧烹調傳統上海菜,其實可以做到互補,互相提升」。
玻璃蝦球×乾燒汁 酸辣濃郁
眼前一道「玻璃蝦球伴尚海乾燒汁」正好呈現這種理念。玻璃蝦球工序繁複,需先在蝦背上片幾刀,然後反覆「啤水」冲洗至晶瑩剔透,雖成就了極致的爽脆口感,卻也讓蝦味幾乎流失殆盡。然而,葉振文卻混合辣豆瓣醬、酒釀等自家製成酸酸辣辣的上海乾燒汁,為這道經典菜淋上濃郁風味,「蝦球漂亮但無味,正好搭配乾燒汁的濃味」,既保留粵菜傳統手藝,又賦予了全新的味覺體驗。
談到最滿意的菜式,葉振文認為是「花膠黃鱔羹」,指這道湯羹相當耗費心力。在他對上海菜的認識中,黃鱔屬經典食材,但如何以粵菜手法呈現?他瞬間閃現——蛇羹。葉振文捨棄傳統蛇肉,改用肉質更滑的黃鱔,搭配花膠、木耳絲、陳皮等豐富配料,再以濃雞湯為基底,埋入薄芡推成羹。他透露,研發過程中反覆試驗湯底,最初嘗試魚湯,卻發現與陳皮香氣格格不入;最終以濃而不搶的雞湯勝出。
改良熏魚工序 保留魚肉鮮味
在保留上海菜的靈魂時,葉振文也花了不少心思改良,例如上海經典菜熏魚,餐廳的「桂花煙熏鯧魚」包裹着油亮光澤的醬汁,酸甜中帶着焦糖香氣,做法上卻暗藏巧思。他指出,傳統上海熏魚,是將魚塊炸透後長時間浸泡在醬汁中,雖做到十足入味卻掩蓋了魚味。因此他改良工序,先將鯧魚炸至金黃酥脆,待上桌前才拌上以醬油、糖、醋混合的酸甜熏魚汁。現拌現吃的風味,既讓醬汁均勻裹附魚身,又能保持魚肉的原味。此外,他還捨棄傳統多骨的鯇魚,改用肉厚少骨的鯧魚,吃上去有一種「啖啖肉」的滿足感,令人不自覺地多吃幾塊。
若嫌未夠喉,當然不能錯過葉振文的首本名菜「遠年陳皮意大利黑醋骨」,其靈感來自上海糖醋排骨,但他使用較溫和的意大利黑醋取代鎮江香醋,又以沖繩黑糖代替較甜的白砂糖,再加入25年新會陳皮。豬肋排先炸後炒,外層裹着琥珀色醬汁,入口先嘗到黑醋的醇厚酸香,餘韻泛起陳皮清香。
除此之外,餐廳供應的點心頗為出色,例如招牌小籠包的外皮薄如蟬翼,輕輕提起時透光,讓人看見裏面晃動的湯汁,豬肉餡料亦鮮美多汁;而金黃酥脆的韭菜餅一咬下去也有「爆汁」效果,韭菜香濃郁,讓人忍不住大啖地吃。●
尚海薈
地址:灣仔港灣道6至8號瑞安中心2樓201號舖
查詢:2886 2818
註︰另加一
文:陳真紀
編輯:王翠麗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Instagram @mp_foodie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