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胡世昌夫婦藏品上拍 乾隆藍瓶天下無雙 爐鈞釉紋路自成一格

明報

更新於 22小時前 • 發布於 18小時前 • 開眼 收藏
清乾隆爐鈞釉天球瓶–體積:高54.3厘米,估價:700萬至1200萬港元,特色:此品是存世孤品,屬已知清宮御製署銘款爐鈞釉器中體量最大的一款,1977年於「敏求精舍明清一色釉瓷」展出後首度曝光。(拍賣行提供)
清乾隆爐鈞釉天球瓶–體積:高54.3厘米,估價:700萬至1200萬港元,特色:此品是存世孤品,屬已知清宮御製署銘款爐鈞釉器中體量最大的一款,1977年於「敏求精舍明清一色釉瓷」展出後首度曝光。(拍賣行提供)
明洪武至永樂剔紅花卉紋盞托–體積:直徑21.4厘米,估價:300萬至500萬港元,特色:花瓣連綿相疊,枝莖蜿蜒交錯,類似的七葵瓣式存世例子極罕,僅見兩例。此品分別於香港東方陶瓷學會和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兩度公開亮相。(拍賣行提供)
明洪武至永樂剔紅花卉紋盞托–體積:直徑21.4厘米,估價:300萬至500萬港元,特色:花瓣連綿相疊,枝莖蜿蜒交錯,類似的七葵瓣式存世例子極罕,僅見兩例。此品分別於香港東方陶瓷學會和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兩度公開亮相。(拍賣行提供)
唐白釉蓋壺–體積:高11.4厘米,估價:6萬至8萬港元,特色:來自倫敦古董商Bluett & Sons。蓋壺盤口短頸,器形可愛端莊,呈牙白釉色,柔和精密,見證唐代鼎盛時期的巧手工藝。(拍賣行提供)
唐白釉蓋壺–體積:高11.4厘米,估價:6萬至8萬港元,特色:來自倫敦古董商Bluett & Sons。蓋壺盤口短頸,器形可愛端莊,呈牙白釉色,柔和精密,見證唐代鼎盛時期的巧手工藝。(拍賣行提供)
明十六世紀銅胎掐絲琺瑯葡萄紋渣斗–體積:高10.5厘米,估價:12萬至18萬港元,特色:來自倫敦古董商Bluett & Sons。渣斗寬口呈喇叭狀,斜頸豐肩,圈足外撇,口內飾番蓮紋,外飾芭蕉和葡萄紋飾,果葉相間,細緻生動。(拍賣行提供)
明十六世紀銅胎掐絲琺瑯葡萄紋渣斗–體積:高10.5厘米,估價:12萬至18萬港元,特色:來自倫敦古董商Bluett & Sons。渣斗寬口呈喇叭狀,斜頸豐肩,圈足外撇,口內飾番蓮紋,外飾芭蕉和葡萄紋飾,果葉相間,細緻生動。(拍賣行提供)
清十八世紀紫檀百寶嵌三陽開泰圖盒–體積:長19.5厘米,估價:18萬至25萬港元,特色:紫檀木料嵌以壽石,玳瑁等各式稀珍寶石。「三陽開泰」的主題圖飾有萬物復蘇、亨通安泰的吉祥寓意。三羊造型物料配色各異,空間配置得宜,構圖優美,盡顯藝匠巧思。(拍賣行提供)
清十八世紀紫檀百寶嵌三陽開泰圖盒–體積:長19.5厘米,估價:18萬至25萬港元,特色:紫檀木料嵌以壽石,玳瑁等各式稀珍寶石。「三陽開泰」的主題圖飾有萬物復蘇、亨通安泰的吉祥寓意。三羊造型物料配色各異,空間配置得宜,構圖優美,盡顯藝匠巧思。(拍賣行提供)
胡世昌與胡周妙坤。(拍賣行提供)
胡世昌與胡周妙坤。(拍賣行提供)

【明報專訊】醫生診症時需「望聞問切」,細心分析徵狀背後的成因;而對收藏家而言,透過嚴謹考究藏品也能深入了解其工藝和文化價值。胡世昌(1924至2006)既是享譽中外的兒科醫生,也是著名的藝術藏家,與太太一起精研漆器,在中國藝術研究雙劍合璧,為文化與學術界帶來不少貢獻。最近胡氏伉儷收藏的漆器,以及其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各朝數十件不同門類的中國藝術精品在拍賣行上拍,當中以清乾隆爐鈞釉天球瓶和一款明洪武至永樂剔紅花卉紋盞托最為吸睛,分別體現自宋代和元代一直發展的鈞釉和雕漆技藝。

香港邦瀚斯將舉行「胡世昌醫生暨胡周妙坤女史中國藝術藏珍」單一藏家專場拍賣。胡世昌在收藏和醫學界都很有名。香港大學醫學院前院長梁卓偉,曾於2017年7月在《明報》刊登的文章〈大醫精誠:胡世昌——謙厚親和的兒科聖手〉中,稱讚胡是謙謙君子,博學多才,除醫學知識還精通中國文學、藝術、歷史典故和古董收藏,是公認的漆器專家。梁回憶胡對藝術的熱愛不亞於行醫,家中所藏的全套中國考古學期刊《文物》上寫滿眉批,晚年中風後仍努力編撰文章考證製漆細節,整理製造年代和特色,跟醫學上實事求是的態度如出一轍。

夫婦合璧鑽研漆器 藏學並重

胡世昌1952年畢業於香港大學,赴英深造後回港在公立醫院服務,之後開設私人診所。他多年來潛心研藏中國古代藝術珍品,涉獵瓷器、玉雕、景泰藍和漆器等,後來鑽研漆器。他的收藏體系完備、脈絡清晰,涵蓋先秦、兩漢至明、清等時期,曾發表多篇具重要學術價值的論文,刊於《故宮文物月刊》、《東方藝術 Oriental Art》和《香港東方陶瓷學會會刊》等,在中國藝術史研究有卓越貢獻。

小說《神鵰俠侶》中楊過與小龍女分別以君子劍和淑女劍雙劍合璧,和胡世昌闖蕩收藏界的胡夫人亦來頭不小。「女史」是對女性的尊稱,拍賣行指胡周妙坤女史(1928至2024)亦出身醫學世家,父親周懷璋是初代香港大學醫學院畢業生,亦是養和醫院前身——香江養和園的創辦人之一。胡夫人曾任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館長,學養深厚,悉心輔助丈夫收藏與學術研究,系統化地整理歷代文獻,每件藏品都凝聚二人共同的心血與智慧。

邦瀚斯中國古董藝術部高級董事沈恩文亦大讚夫婦兩人藏學並重。二人承襲舊上海與北京的收藏傳統,又融會歐美的鑑賞理念,於文化交匯中淬煉出獨特的收藏文化。根據拍賣行的資料,胡世昌也是已故知名香港傳奇藏家、齡記出版集團創辦人區百齡的家庭醫生。區百齡曾憶述於1974年秋天,首次隨扶輪社會友親赴一場拍賣行預展,在數百件展品前不知如何入手之際偶遇胡夫人,得其細心講解天球瓶、扁壺、梅瓶等器形,得悉粉彩、闘彩之分別,讓他首度參與拍賣活動便摘下10多件珍寶。胡氏伉儷樂於和同好分享收藏樂趣和心得,亦慷慨把藏品借展予博物館和藝術機構,讓大衆了解中華歷史文化傳承和工藝,如他們曾捐贈文物予大英博物館,並贈陶瓷文物和書刊予中文大學文物館。胡世昌於1980年代先後獲邀擔任香港藝術館榮譽顧問,並入選「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文物專家名錄」。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010年出版的《疊彩:抱一齋藏中國漆器》亦記錄了胡氏夫婦的心血,「抱一齋」正是他們的堂號。他們在收藏界地位極高,曾有拍賣行於2014年4月和10月在本港為其藏品舉行拍賣專場,總成交額分別高達2094.75萬港元和676萬港元。

存世孤品天球瓶 創新鈞釉技藝

今次上拍的清乾隆爐鈞釉天球瓶是領軍拍品。拍賣行指此瓶是存世孤品,屬現知清宮御製署銘款爐鈞釉器中體量最大的一款。它碩大豐滿、線條優雅,按獨特的「大清乾隆年製」印款篆書體,考證其應屬清乾隆早期作品。此品是自1977年「敏求精舍明清一色釉瓷」展覽、近半世紀後首次曝光。爐鈞釉誕生於愛好創新的清雍正時代,是在模仿宋鈞窰釉器時蛻變而成的新釉色。此款藍釉在製作過程中順流形成條紋或斑點,圖案渾然天成,每件器面紋路均自成一格、天下無雙。天球瓶器形則初見於明永樂宣德時期,雍乾二帝雅好慕古,以此仿製和改良。天球瓶分大、中、小3類體量,今次上拍的款式高達54厘米,屬大型天球瓶,燒製、施釉、繪畫和保存難度均極高。

明漆製盞托 雕花繁中有序

另一領軍拍品是明洪武至永樂剔紅花卉紋盞托。雕漆技藝耗時費工,一般需數年製作。漆製盞托早於宋代出現,功能是用來固定器皿,免用家燙損,會友賞茶時頓顯華貴。雕漆技法始於宋盛於元,元器設計粗獷頓挫有力,至明代漸精漸細。胡世昌悉心重檢明宮舊檔,為洪武漆器研究帶來突破。拍賣行指,此盞托通體滿有飾花葉紋樣,花瓣連綿相疊,枝莖蜿蜒交錯,葉片雕刻纖細,採用陰線刻劃筋脈工藝極高。雖然其佈局繁密卻層次清晰,密而不亂、繁中有序,是明初雕漆典範。明代早期漆器繼承宋元技法,延續元代雕漆風格特徵並加以突破,令雕漆工藝飛躍發展。類似的七葵瓣式存世例子極罕,只見兩例。此品來源有緒,由胡氏於拍賣會上購得,曾分別於1993年香港東方陶瓷學會「中國漆藝二千年」和2010年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疊彩:抱一齋藏中國漆器」兩度公開亮相。

唐白釉蓋壺 可愛端莊

其他胡氏伉儷的精彩拍品,還包括來自倫敦古董商Bluett & Sons的唐白釉蓋壺。蓋壺盤口短頸,器形可愛端莊,呈牙白釉色,柔和精密。唐代瓷器造型喜採用渾圓設計,此品見證唐朝鼎盛時期的巧手工藝。明十六世紀銅胎掐絲琺瑯葡萄紋渣斗亦來自同一古董商,渣斗寬口呈喇叭狀,斜頸豐肩,圈足外撇,口內飾番蓮紋,外飾芭蕉和葡萄紋飾,果葉相間,細緻生動。渣斗又稱「奓斗」,始於晉朝,是古人用於盛裝食物渣滓、茶葉渣的器皿。後來的渣斗以瓷質為主,也有銀質或漆質。一款清十八世紀紫檀百寶嵌三陽開泰圖盒,則在紫檀木料嵌以壽石、玳瑁等各式稀珍寶石。「三陽開泰」的主題圖飾帶萬物復蘇、亨通安泰之吉祥寓意。三羊造型物料配色各異,空間配置得宜,構圖優美,盡顯藝匠巧思。

胡世昌醫生暨胡周妙坤女史

中國藝術藏珍專場

地點:金鐘皇后大道東50號太古廣場六座10樓香港邦瀚斯

日期:5月5日

預展:5月1至4日

網址:www.bonhams.com

文:呂一心

設計:賴雋旼

編輯:梁曉菲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收藏]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