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新聞

去年逾1.06萬宗行人路不平投訴 中西區急飆近倍成爛路王

on.cc 東網

更新於 15小時前 • 發布於 15小時前 • on.cc 東網
去年中西區的行人路投訴急飆近倍,成為18區新晉的爛路之王。
去年中西區的行人路投訴急飆近倍,成為18區新晉的爛路之王。
行人路磚受損令路面變得凹凸不平,易令途人有被絆倒危機。
行人路磚受損令路面變得凹凸不平,易令途人有被絆倒危機。

行人路路面不平,容易絆倒行人受傷。路政署數據顯示,去年接獲的投訴逾1.06萬宗,較2022年的7,562宗投訴,增加逾40%;其中去年中西區的投訴由過往兩年的800多宗,急飆近倍至去年的1,659宗,超越油尖旺區的1,299宗投訴,成為18區新進的爛路之王。

路政署就立法會特別財委會提交的補充文件顯示,過去3年,路政署接獲的行人路路面不平投訴個案逐年上升,由2022年的7562宗,按年微升6.16%至2023年的8028宗,再按年急升32.5%至去年的1.06萬宗,投訴個案兩年間急增逾40.7%。其中油尖旺區每年均接獲過千宗投訴,尤其在去年更達到1,299宗,屬18區長年的爛路之王。

不過,去年中西區的投訴「異軍突起」,由往常的800多宗,急飆近倍至去年的1,659宗,成為18區新進的爛路之王。同時,去年東區的投訴亦有顯著增長,由2023年的639宗,增至1,034宗,增幅達61.8%。緊隨其後的元朗、灣仔、荃灣及觀塘區,去年接獲的投訴均超過660宗。

此外,過去3年,路政署接獲市民因公共道路(包括公共行人路及行車路)的路面不平而受傷並提出索償的個案數字分別為30宗、22宗及33宗;署方沒有接獲涉及死亡而提出索償的個案。路政署沒有交代賠償金額。

路政署表示,由去年中開始,署方在各區的道路維修定期合約中,逐步加密行人路的定期巡查次數,將以往每1至3個月進行一次的行人路例行檢查,以及以往每6個月進行一次的詳細檢查,整合為綜合檢查,並加密檢查頻率至每個月一次。重要的行人路(例如位於行人專用區計劃範圍內的行人路)則每7天進行一次例行檢查。

若在檢查時發現可能會引致行人路安全問題的損毀,或接獲有關行人路路面凹凸不平的投訴或報告,路政署會進行評估,並就有需要進行維修的行人路面,盡快採取適當的跟進行動(例如圍封相關路段、在現場附近一帶進行檢查等)及完成修葺工程。

路政署又指,當行人路路面出現坑洞時,會按部門的服務承諾,在接獲報告後的48小時內完成坑洞的修葺工作。根據路政署的紀錄,在過去兩年,全部修葺路面坑洞的工程均在收到報告後的24小時內完成。至於其他類型的行人路面損毀,由於每項損毀個案的程度有所不同,修葺工程的規模會有很大差別,路政署未有就維修其他類型的行人路路面損毀訂定相關的服務承諾。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