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別人很可能才是真正的你;心理學上有種效應叫「投射效應」,意思就是個體將自己的特質都投影到別人身上。舉例在「投射效應」的影響下,心地善良的人都會以為別人也同樣善良;效應下的人都喜歡「以己度人」。「投射效應」在心理學上看屬認知障礙的一種,究竟效應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過度「投射」是好還是壞?下文將逐一解答!
「投射效應」會扭曲事件的真實性?
「投射效應」是個體將自己的特質、想法、意志等強加到別人身上的一種認知方法,故有可能會影響我們客觀性並有機會扭曲事件的真實性。心理學家羅斯曾就「投射效應」做個一個實驗。他邀請了80名大學生參與並詢問他們是否願意背著一塊大牌子在校園遊走。結果願意的人有48名,而且他們都認為大部分學生亦會同樣願意;而拒絕的學生亦認為大部分學生會同樣拒絕。可見學生把自己的態度、意願投射了在別的學生身上。
伸延閱讀:【公仔】公仔吊飾是潮流新指標?從公仔看心理需求和社交文化!
為什麼會出現「投射效應」?
最早提出「投射效應」的人是佛洛伊德,他認為效應是人類的一種防衛機制。「投射效應」有助人類減輕焦慮和保護自我以維持內在人格。被「投射效應」影響的人會把不能承受、不喜歡的自己也同時擁有的衝動、動機、態度和行為等轉移到別人、事和物上以保護自己。
「投射效應」會有什麼表現?
感情投射:認為別人好惡和自己一樣,並試圖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影響別人。
願望投射:強加自己的主觀意願予別人。
相同投射:從自身立場出發對他人做出判斷導致認知偏誤、過度主觀並缺乏客觀的理解。
「投射效應」100%壞嗎?
「投射效應」有機會影響一個人的判斷,同時因為猜度而令身邊人如履薄冰、非常疲累。但「投射效應」是人類自身的一種防衛機制,當人與人之間產生人性的「共性」時,效應便變得準確。可是還是需留意,我們都是單獨、獨特的個體;每個人的做事動機、背景、觀點和角度都不同。下次當你意識自己在猜忌他人時,要記得思考;這是事實還是想像?事情真的那麼複雜嗎?意識到自己的感受並不等於別人感受才有能成長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