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既是一個節氣,亦是華人社會一個重要節日。在這個祭祀和掃墓時節,氣溫逐漸回升、雨水增多,加上氣溫變化大,是流感、感冒和出現過敏反應的高峰期。
隨著氣溫回升,春暖花開,花粉、空氣中的塵蟎,加上空氣污染,較易令過敏體質人士出現過敏反應,包括過敏性鼻炎、季節性哮喘、蕁麻疹、眼瞼紅癢等,都是清明節氣的常發病。
其中,俗稱「鼻敏感」的過敏性鼻炎,更是香港都市病,症狀包括鼻癢、鼻塞、打噴嚏、流鼻水和流眼水等。這些過敏症狀一般會早晚較嚴重,中午時較舒緩,持續出現的症狀,甚至影響患者睡眠質素,以致日間精神難以集中。
芋頭溫胃祛濕 菠菜護肝養肺
中醫認為過敏性呼吸系統疾病,是由於肺腎氣虛、衛氣不固,以致身體不能適應氣溫變化,加上春季人體皮膚毛孔舒張,外邪乘虛而入。要預防發病,除了早晚注意保暖、外出配戴口罩以減少接觸過敏源外。飲食應以清淡、有營養為原則,多吃時令新鮮蔬果,如淮山藥、黃瓜、黑木耳;少食辛辣生泠、肥甘厚味,及易誘發過敏的食物如甲殼類海鮮、鵝、竹筍等。
另外,番薯、白菜、蘿蔔、芋頭等食品,溫胃祛濕,亦適宜多吃;也可多吃一些護肝養肺的食物,如薺菜、菠菜,對身體有好處。平日亦可選擇有益氣固表、健脾補肝的食物,特別是藥食兩用的食材,如黃芪、黨參、茯苓、防風、白朮、白芷、陳皮等,可煎湯飲用。
(資料來源:衛生署《節氣養生》、醫管局《中醫動》、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
原文刊登於活好的So Fit So Good
記得同時留意我們的Facebook、Instagram & Youtube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