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飯後會想睡,但打工仔如果每天午飯後都難以集中精神,恐怕會影響工作。吃什麼食物會使我們飯後特別想睡?如何減少飯後想睡?飯後想睡是否代表身體有毛病?
BBCgoodFOOD網站指出,飯後想睡的醫學名稱是餐後嗜睡(prandial somnolence)或餐後疲勞(post-prandial fatigue)。其中一個原因是飯後人的血液會流到消化系統,短暫離開腦部,令人感到疲勞。
特別容易令人吃後想睡的食物或習慣:
1.高糖、精緻碳水化合物:如白麵包、白飯、意粉、餅乾及蛋糕等,會導致血糖水平飆升,當胰島素將糖從血液轉移到細胞中獲取能量時,引發胰島素釋放。胰島素急速上升後又急速下降,就會令人疲倦。
高碳水化合物飲食也會將色氨酸(胺基酸的其中一種)釋放到血液中,增加大腦釋放血清素,而血清素是一種誘導睡眠的荷爾蒙。
2.蛋白質豐富食物:如火雞、雞肉、雞蛋、芝士、魚、堅果和種子,色氨酸含量豐富。如果沒有碳水化合物,色氨酸就不會被人很好地吸收,但當與碳水化合物一起食用時,更多色氨酸會被吸收,就會令人感到困倦。
3.高脂食物:要增加用來消化的能量,容易令人想睡。
4.進食時間:我們的生理時鐘會很自然地想中午休息一下,所以我們吃完午餐較吃晚餐之後想睡。
5.進食份:吃得多時,身體要更努力消化,導致人想睡。
6.前一晚上沒睡好:因為睡眠不足會影響調節食慾的荷爾蒙,前一晚睡眠不足,翌日午餐後有可能會感到更疲倦。當人感到疲倦時,可能更想吃含糖的食物並吃得更多,這樣也容易令人吃飯後想睡。
如何防止飯氣攻心
- 飯後到室外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可幫助消化,加強血液循環及穩定血糖。自然太陽光可令我們更精神。
- 不要一餐吃太多:與其一日吃三餐大餐,不如少吃多餐。要注意食物份量,特別是吃碳水化合物及高脂食物。
- 選擇全麥碳水化合物而非過度精製碳水化合物:全麥碳水化合物及低升糖指数(low-GI)食物有助穩定血糖,又可提供能量。
- 午餐不吃碳水化合物:選擇蛋白質食物加蔬菜,如奄列配沙律而非多士。
- 全日飲足夠的:因為輕微缺水會增加疲倦。
- 定時進食及不要錯過其中一餐:以免感到更多餓時會吃更多。
如果經常飯氣攻心想睡,要留意身體是否出毛病, 包括是否有糖血病或糖尿病前期,這些人飯後會血糖波動,導致疲倦。貧血及甲狀腺功能低等荷爾蒙問題也會影響新陳代謝,令人容易飯後想睡。
飯後想睡屬正常,如果你有這情況,應嘗試了解原因,調節飲食習慣。如果長期有此情況,應檢查身體是否有其他問題。
原文刊登於活好的So Fit So Good
記得同時留意我們的Facebook、Instagram & Youtube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