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讀書:通過自主閱讀 保留作為人的樂趣:訪歷史學者、圖書館長葛劍雄

明報

更新於 04月19日17:11 • 發布於 04月19日20:30
葛劍雄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圖書館館長,復旦大學文科特聘資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曾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大學圖書館館長。 (作者提供)
葛劍雄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圖書館館長,復旦大學文科特聘資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曾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大學圖書館館長。 (作者提供)

【明報專訊】閱讀是什麼?當書籍成為社交媒體上打卡的工具,當AI彈指之間就能生成柏拉圖《理想國》全集的摘要,我們還需要怎樣「讀書」?復旦大學資深教授葛劍雄,身兼歷史學者、圖書館館長多重身分,親歷紙本印刷到AI技術革命,見證圖書館從收藏善本的「藏經閣」變成服務讀者的「公共空間」。在他看來,閱讀從來是個人的,也是公共的。而在功能性閱讀逐漸被AI取代的當下,他認為更值得反思的是:工具愈高效,我們愈要追問——省下的時間,如何用來做「人」才懂的事?

自主閱讀vs.被演算法裹挾

問:今天我們可以在社交媒體上看到全世界發生的事,但「迴聲室效應」愈來愈嚴重。到底傳統閱讀與網上資訊相比,是否更有助於突破演算法帶來的「資訊孤島」?

答:首先,關於演算法的問題,我覺得就像我們今天有了汽車,但是有的時候還會選擇步行,不會因為有了車你自己的腳就不動了,對吧?還是要保持自主性,不要把選擇的主動權讓出去。

至於演算法或各種AI搜索是否一定有害,也要視乎使用的目的。比如讀專業方面的書,通過大數據深度檢索確實可以比較快、比較全面地了解情况。但如果是出於價值觀或精神層面的需求去獲取資訊、知識、觀點,那麼就應該堅持自主的選擇,去揀選你想閱讀的書或一切形式的內容,而不是被演算法裹挾。

問:AI進入人類生活,大眾透過AI協助下都能在極短時間內掌握大量資訊。「功能性」的閱讀還有意義嗎?如此看來,是否一個契機讓人接受和欣賞非功利性閱讀?

答:從功能性閱讀來講,有些傳統的東西確實正在被新的技術替代,比如說字典這樣的工具書,檢索效率也高。但是從我個人來講,是否因為有了這些技術,傳統的技能就一點不學?我認為學習的意義更多的在過程體現,而不是結果。

另一方面,當功能性的閱讀更加便利,也意味着競爭更加激烈。現在比的是什麼?比的是掌握這些資訊的同時,誰有更高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歸納能力。如果未來AI也具備了這方面的能力,又會怎麼樣呢?我認為各種工具的普及,反而對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如果工具令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都更省時省力,騰出來的時間我們應該去做什麼?也許有人會選擇繼續在職場上拚搏、追求物質,但我覺得這樣一來作為「人」的樂趣就沒有了。怎麼讓更多人去接受或者欣賞非功利性的閱讀呢?一方面我們主流社會應該創造條件,不少人天天加班,這種工作量,怎麼還有多餘的心力呢?還有就是我們的圖書館,特別是公共圖書館,應該盡可能創造這樣的一個空間。比如有的圖書館就提出來,專門有一個禁止帶電子產品的區域,讓讀者舒舒服服地看書。

「讀什麼?」與「為什麼讀? 」

問:如何看待當前流行的讀書打卡活動?是否有助於閱讀習慣和興趣的養成嗎?

答:我認為光靠打卡是不行的,說到底還是一種形式,不是實質。而且讀書是很個人的行為,比如讀書速度本來就是有的人快,有的人慢。就像圖書館可能會統計一年來了多少人、借閱量是多少,我覺得這些數字也並沒有統一標準,不能真的說明什麼。

所以我一直勸我的讀者,我的學生,在任何潮流面前,都得保持清醒,讀什麼書、怎樣讀,要從自己的需求、趣味、認知水準出發。

問:「歷史」一直在影視文化都是熱門主題,世界各地都有大熱的歷史劇、穿越小說,甚至遊戲。您覺得這些「產品」能否吸引更多人關注歷史?

答:曾經有家長跟我說,孩子要學歷史,因為喜歡看歷史小說!我認為,很多人認為的歷史不是真的歷史,只是一種個人趣味。

歷史本身是一個很嚴肅的學問,現在有人倡導快樂閱讀,其實很多歷史難以令人快樂起來。我曾經寫文章說,一個民族不重視歷史是可悲的,如果一個民族只能靠遊戲、影視劇來學歷史更可悲。

但另一方面,我並不反對面向大眾的普及歷史讀物,我倒是反對非原典不讀,如果不是專門做研究,為什麼要追求原典?所以對於讀者來說,一是要區分真正的歷史和文藝創作,二是從自己的需求出發,選擇合適的讀物。

圖書館轉型多功能空間

問:圖書館在當代的意義是什麼?未來會走向什麼樣的形態?

答:現在我在深圳中大當圖書館館長,我經常到了下午會從6層樓一層層的慢慢走一遍,我發現圖書館裏面的人,很少有人是在看書,都在做自己的事。

以前在復旦圖書館當館長,我曾經問過博士生,你們現在宿舍都是單人宿舍,為何還要跑到圖書館來看書?他們都說自己在宿舍,往往很難自律,但到圖書館去,這個場合會迫使我努力,看看旁邊人家都還在看,那我也要認真些。

所以我的理解是,圖書館很大程度上提供一個學習的空間,一個讀書的空間,此外還是一個學生們共同的中心。

至於公共圖書館現在也是這樣,公共圖書館在某種意義上講,它是一個城市或社區的多功能活動中心,結合了圖書館、展覽館、藝術館多功能,此外也承擔一定的社交功能。當然,無論圖書館的功能怎麼變,基本特色還是值得要保持的。

閱讀的力量與大學之道

金耀基×葛劍雄對談

日期:4月22日(二)

時間:上午10:30至中午12:00

地點:中環域多利皇后街9至10號中商藝術大廈2樓集古齋

文.何堂

編輯.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