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A1:滲漏計時彈 鹹水管爆隱患
本港常有爆水管事故,發展局發現鹹水管爆裂危機較食水管高5倍!發展局表示,自2022年至去年期間的水管嚴重滲漏呈上升趨勢,由106宗升至121宗,每100公里鹹水管的嚴重滲漏故障率更較食水管高出5倍。該局指,鹹水管因海水腐蝕特性而加速老化。同時,本港還有36公里使用逾50年的老舊鑄鐵及石棉水泥水管,這個老舊水管位於繁忙路段下,其爆裂風險亦較其他物料高出8至16倍,但全面更換仍要等約10年。議員期望政府加快換喉進度,並制訂時間表,不要等「爆喉」才行動。
發展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談及本港爆水管的兩大危機,指2022年至去年共發生335宗水管嚴重滲漏及爆裂個案,去年錄121宗,較2022年的106宗多近15%,單在今年首5個月已有42宗,平均每個月「爆喉」逾8次,而3年多以來共影響主幹路交通52次,以及廣泛停水336次。
水務署表示,爆水管數字上升,嚴重鹹水管滲漏事故也有增加,例如上月11日加士居道往甘肅街方向與彌敦道交界鹹水管滲漏等。發展局指出,鹹水管每100公里發生嚴重滲漏故障率較食水管高約5倍,顯示鹹水管老化較食水管快,相信是由於鹹水腐蝕金屬有關。相關個案大部分都不在「智管網」監察範圍,部分亦沒定期測漏等。
另外,全港有約36公里繁忙路段的下方正鋪設50年管齡的老舊鑄鐵及石棉水泥水管,集中在中西區、九龍城、油尖旺及荃灣區,其爆裂風險較其他物料高出8至16倍,有機會在毫無徵兆下突然爆裂。
水務署說,正規劃更換水管及檢視推展時間表,會在今年第4季起3年內更換當中8公里水管,其餘的28公里最快要在2027年才開始換喉,並預計在8年內分階段完成。換言之全面更換相關喉管仍要等約10年。
發展局表示,水務署將擴大「智管網」監測系統的覆蓋範圍,包括在食水主幹管等加裝共450個實時傳感器,收集管道內的水壓、流量等參數,料最遲在2027年中全面完成,亦會利用大數據分析及監測管網情況。該署亦正研究在用戶端安裝智能水錶,全面收集管網的供水及用水實時數據,配合食水及鹹水供水管網所裝的實時流量計、水壓錶,令該署能透過高精準度水力模型分析,在不影響市民用水的情況下,智能動態加減供水的水壓,以減少因水壓問題導致的水管爆裂和滲漏。
港島東議員梁熙表示,東區上半年是爆水管重災區之一,首3個月已發生8宗事故,並造成廣泛停水、地面塌陷等,嚴重打擾居民生活。他認為水務署應善用科技加密監察水管情況,尤其舊區「防患未然」,亦要加快更換較高風險的水管,並制訂換喉時間表,交代有多少水管待更換。
更多新聞,請瀏覽東方日報網頁:
http://orientaldaily.on.cc/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