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應樺:投資推廣署工作「超標完成」 美國關稅政策不明朗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丘應樺指,投資推廣署目標是3年內引入1130間企業,但截至今年已引進1300間企業,其中600多間來自內地,其次是美國,約有100間,並已引進1600億資金,創造1.9萬個職位,均超出目標,形容是已「超標完成」,將香港整體營商情況扭轉,反映企業對本地營商環境仍然有信心。
丘應樺在本台節目指,5月香港整體出口及進口貨值分別上升15.5%及18.9%,未來勢頭需要視乎中美關稅政策。他指,美國關稅政策仍然有很多不明朗因素,但不少國家能夠看到香港機遇,由香港發揮「超級聯繫人」角色,協助企業走進大灣區及東盟國家等,加上本地實施普通法,資金流動自由等條件,亦成為吸引企業的優勢;他指關稅政策損人不利己,美國與香港貿易順差在過去10年達2700億,香港出口到美國貨品只佔總貿易總值0.06%,未構成太大直接影響,但由於香港與內地貿易佔整體一半,若美國對內地實施關稅政策,有機會影響本地整體貿易情況。
丘應樺冀拓展經貿辦 擴大香港經貿網絡
丘應樺表示,香港作為區域供應鏈中心,專業服務實力強;而投資推廣署、經貿辦、駐京辦等內地辦事處及貿發局在全球的顧問辦事處,已涵蓋約130間國家,反映能夠協助本地及內地企業「走出去」,期望加以統籌後,能夠將優勢「做大做強」。他又提到,計劃在馬來西亞及沙特阿拉伯設立經貿辦,期望拓展至更多的國家及經濟體,並開發東歐、中歐、中亞及拉丁美洲的經濟發展,擴大香港經貿網絡。
他又表示,目前電商貿易佔全球份額大,相信機遇良好,政府8月將在內地繼續舉辦「香港好物節」,下年則會在東盟國家舉辦,推廣香港電商品牌。他指,在降低烈酒稅後六個月,進口香港烈酒數量增加一成,價值亦增加六成,形容是好成績,相信內地烈酒經香港轉口到其他國家,將會是新趨勢。
至於北部都會區發展,丘應樺指有10多間外地企業對北部都會區有興趣,期望在本地發展,投資推廣署及經貿辦將持續向外地企業推介北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