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對等關稅,美國總統川普政府近日大動作展開一連串國安調查,將進口半導體、藥品與關鍵礦產納入「貿易擴張法第232條」的審查範圍,可能鋪路對這些攸關國家安全的產品課徵高額關稅,雙管齊擴大其主導的全球貿易戰。
根據14日美國聯邦公報公布的公告,商務部已正式對進口晶片、晶片製造設備與藥品展開調查,並啟動為期21天的公眾意見徵詢程序。該項行動援引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目的是針對國安風險評估特定產品的外國依賴程度是否過高。
晶片藥品列「戰略物資」,產業恐遭重擊
根據美國政府說明,調查涵蓋範圍極廣。半導體部分包括磊晶裸片、成熟與先進製程晶片、半導體基板、微電子產品,以及用於晶片生產的製造設備等,同時也波及所有含晶片零件的終端電子產品。藥品則涵蓋成品藥、學名藥、活性成分(API)及藥物原料與衍生品。
法人指出,此舉可能對全球年營收逾六千億美元的晶片供應鏈帶來震盪。若實施關稅政策,將衝擊台積電、南韓SK海力士及艾司摩爾(ASML)等晶片及設備製造商,導致漲價或利潤壓縮,並推升川普推動本土製造成本。藥品領域則可能波及默沙東(Merck)和禮來(Eli Lilly)等在全球設有生產據點的大型製藥企業。
川普近日已暗示,預計將在短期內對進口藥品加徵關稅,並於下週公布半導體稅率。他也表示,將對部分企業採取「彈性處理」,但具體標準尚未說明。
關鍵礦產納入調查,反制中國出口管制
除了晶片與藥品外,川普15日又簽署行政命令,要求商務部依232條對進口關鍵礦產展開調查。白宮指出,此舉是為評估礦產對國安與產業韌性的潛在威脅,涵蓋稀土元素、鈾及其他礦物及其加工衍生品。
白宮說明,這些礦產廣泛應用於噴射引擎、飛彈導引系統、光學與通訊設備等高科技軍工產品,被視為國防產業的基礎建材。然而,美國對至少15種礦產進口依賴過深,其中稀土類產品有七成仰賴中國。
對此,中國已迅速祭出反制措施,宣布針對包括釤、鋱、鏑、鎦、釔、鈧等稀土金屬加強出口限制。這些元素廣泛用於強力磁鐵、顯示器及醫療科技領域。專家警告,中國此舉恐波及美國、歐洲與日本等多國供應鏈,加劇全球原料競爭。
川普擴大貿易戰線,232條成施政利器
貿易擴張法第232條賦予總統依國安理由課徵關稅的權力。依規定,調查須在270天內完成,報告提交後總統需在90天內決定是否採取行動,並於15天內實施,30天內通知國會。
這並非川普首次援引該法。早在其首任總統任期內,就曾以232條為據對鋼鐵、鋁與汽車加徵關稅。今年1月川普重返白宮後,亦以此為基礎對汽車業祭出25%關稅。
此次擴大調查,被視為川普貿易戰新一波攻勢。他曾於上月引用緊急權力命令強化本土關鍵礦產生產,提供貸款與融資支持,加快減少對外依賴。而日前則針對中國智慧型手機、電腦等產品短暫排除125%對等關稅,惟白宮官員強調未來也可能納入232條課稅範圍。
川普藉由強硬關稅與國安調查雙軌並進,不僅劍指中國,也重塑美國供應鏈與製造戰略,在全球貿易格局投下震撼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