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10年期美債殖利率出現異常飆升 專家:已經跟過去教科書說的不一樣

信傳媒

更新於 04月14日07:22 • 發布於 04月14日07:22 • 葉佳華
美國10年期以上長期國債是各國外匯存底與基礎投資標的,近日在美股大幅走跌期間遭拋售,也影響了市場對於美債市場的信心。(圖片來源/flickr)
美國10年期以上長期國債是各國外匯存底與基礎投資標的,近日在美股大幅走跌期間遭拋售,也影響了市場對於美債市場的信心。(圖片來源/flickr)

近期美國公債表現低迷,根據investing網站報價顯示,具有指標性的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上周五(11日)一度飆升到4.593%,儘管尾盤升勢有所收斂,但仍然逼近4.5%水準,十年期美債殖利率在短短一周上揚超過50個基點,創下2001年11月來最大漲幅;而三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也逼近5%大關,使得美國公債成為這一波賣壓的中心點。

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接受《信傳媒》採訪時指出,從過去的經驗來看,一般情況之下,通常聯邦基金利率期貨(Federal Funds Rate)會與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基本上呈現正向,但這陣子的確出現,期貨市場反映美國聯準會降息幅度增加,期貨利率往下;但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卻是往上走,這個情況確實比較少見。

美債殖利率異常飆升的三個原因

為什麼這段時間美債的表現會如此劇烈波動?林啟超認為,主要有三個因素,包括市場憂心美國可能會對於債券利息課稅、加上上周市場瘋傳中國拋售美債的傳聞升起,儘管不被證實,但已經造成市場恐慌;第三個因素則是「基差交易」平倉,造成美債利率劇烈波動。

林啟超解釋,平常市場上就存在「基差交易」,像是很多基金或避險基金經理人會透過買進公債現貨、放空公債期貨,鎖住利差賺取利潤,但由於利潤空間有限,因此就會借入大量資金、放大槓桿倍數;但一旦遇到金融市場出現亂流時,基金經理人就立刻被迫平倉,避免市場大亂賠得更多,因此賣掉公債現貨,加重公債現貨的賣壓。

而市場憂心美國可能會對於債券利息課稅的部分,主要來自於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蘭(StephenMiran)過去曾提出一份海湖莊園協議的論文,內容不僅僅針對關稅手段,其中真正讓市場感到恐慌的是,讓合作國家將短期美國國債換成百年期債券,且利息更低、又或是無息,這樣的債券重組在市場眼中幾乎與「違約」無異,因而引發市場恐慌。

不過,林啟超指出,上週米蘭的公開演講並沒提及所謂的債券重組,他提到的是,可以捐款給美國財政部,又或是建議財政部可針對債券利息課稅,「但這個東西會讓市場上開始擔心,甚至放大檢視,於是開始對於美元產生不信任。」

全球資產定價之錨,美債出現「信用疑慮」怎麼解?

林啟超解釋,美債殖利率的重要性,來自於全世界信任它、它是所有資產的一切訂價基礎,但上周的美債表現讓人覺得「信任度被打了折扣」,甚至市場開始憂慮美債利息是否能夠順利償還的問題;當美債殖利率走高,民眾立刻最有感的是,房貸利率走升、股市也會面臨影響;對於企業來講,公司如果要發債,發債成本就會增加,代表企業的費用支出也會提高,進而影響盈餘。

林啟超直言,過去很多的教科書都告訴我們,美債利率又稱為無風險利率,但從上周市場上的美債市場反應,已經透露出,市場開始產生對於美國金融商品的信任問題,一旦十年期美債殖利率再往上,對於美國財政部一點好處也沒有,因為未來新發債的債券成本也會跟著墊高,無助於解決財政部的債務問題。

因此他認為,接下來的觀察重點在於,不管是川普也好,或是美國財政部的態度,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出來對外宣示美債的公信力,安撫債券市場的憂慮、創造出「無風險」的信仰,否則在出現信用疑慮的情況下,即便美國聯準會降息,美債市場可能還是難有大幅的買盤湧入。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