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元件大廠國巨(2327)董事會在17日決策通過公司章程修改每股面額從面額為新台幣10元,變更後每股面額為新台幣2.5元,亦即股票「一拆四」,簡單的說,分拆後在股市裡面買到國巨股票其實只有原來的4分之1張,單價當然更低,國巨表示,隨著股票分拆,可讓股價更親民。
國巨在全球股災之前、今年3月中的股價約537元上下,17 日收盤價457元,這是1000股的價格,若分拆成4分之1張,一般投資人僅須110元、130元、150元等一百多元的價格,買到國巨的股票,很顯然,如果投資人對國巨有信心,那麼分拆後低股數持有的股東人數將會增加。
國巨股票將1拆4,實施後也許1百多元就能入手
以曾經的股王矽力-KY為例,在2022年7月進行股票1拆4,股王寶位讓給別人,股價從2700元的水準一下子降到500元的水位,但當時分拆後一開始先跌停。此外,去年11月最後一個禮拜股票1拆10的尚凡資訊(5278)當時股價從319元變成36元左右的水準。
尚凡的散戶、持股較低部位的投資人數,很明顯的增加,分拆之前買1到5張(最多5千股)的人數約6百多人,分割後爆增為2346人,但其實加起來的持股成本是接近的。
股票分拆股價變低,股票的流通性提高
不是每家公司都像台積電一樣,零股交易熱絡,對成交量沒那麼高的公司而言,股價分拆是高價股增家散戶股東的方式之一,例如世紀民生(5314)董事會決議通過進行1拆20的股權分割計畫,將股票面額由每股10元調整為0.5元,分拆前股價是1330元,投資人想要買零股,受限於流通量,不容易成交,但是分拆之後,股價變成60幾元,散戶股東就能輕易持有。
過去幾年,國內至少有22家上市櫃、興櫃公司進行股票分拆,分拆後在證交所的名稱後面都會多一個「*」以做判別。例如長華*、港建*、太景*-KY、聖暉*、長科*、朋億* 、91APP*-KY 、國邑、美寶*、納諾*-KY、朗齊生醫*、益鈞環科*、康霈*、水星生醫*等。
對公司派而言,股票分拆增加收購委託書作業成本
今年2月17日可寧衛(8422)董事會通過變更每股面額為1元案,也就是1拆10,但尚未公布實行細節、時程,傳產股王材料-KY(4763)在3月也宣布股票1拆10,也還沒公佈明確細節。
一位不願具名的會計師受訪時指出,一般人看股票分拆只想到更多的散戶、低股數持有人可以增加,股價更好入手、增加流動性,但從公司當局來看,其實也有增加市場派收購委託書難度的效果,平時看起來沒有很重要,但遇到爭奪經營權的公司來說就可能成為勝負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