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威國際今(18)日舉行《川普關稅戰 全球風暴》論壇,就中美貿易、臺灣地緣政治挑戰及美國財政風險進行討論。與會專家學者有包括台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劉憶如、文化大學社科院講座教授楊永明、外貿協會資深顧問李牮斯、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以及萬寶投顧董事長朱成志等。
劉憶如示警:美債近乎無解,美元霸權是否持續呈問號
「美債問題近乎無解」劉憶如指出,雖然美國債務問題已經討論多年,但如今之所以變得特別嚴重,關鍵在於債務結構。目前美國總負債已高達36.4兆美元,僅今年即將到期的債務就達9.2兆美元,壓力空前龐大。
劉說明,美國一向無法真正償還債務本金,因此只能不斷「舉新債還舊債」。過去幾十年,由於全球對美國高度信任,願意持續借錢給美國,美債從未出現流標情形,這主要是因為美元擁有作為全球準備貨幣的特殊地位。然而,一旦這個地位開始動搖,美債市場便可能面臨崩盤風險。
劉憶如指出,目前美國一年期以下的短期債務占整體的約22%,金額約6兆美元;2至10年期中期債務占約51%,約14.81兆美元;而20至30年期的長期債務則占約17%,金額約4.91兆美元。
她表示,過去長期處於近零利率環境,使得美債利息支出壓力相對可控;但當前市場利率已升至4%以上,環境已大幅改變,美國政府的利息支出已成為僅次於社會福利的第二大預算項目,甚至壓縮到公共建設的支出,成為美國當前最大的財政挑戰。
另一方面,美元霸權是否能夠持續也是問號。劉憶如認為,美元霸權是否會因為川普的善變導致信用受損,值得密切關注;另外,海湖莊園協議的可能性,是否30年美債變成百年無息債。
劉憶如表示,川普對全球點火關稅戰,美元公債並未再像以前一樣成為避風港,美債價格上周隨著美股重挫,上周殖利率更創下自2001年以來最大單周上升幅度;但美股美債美元齊跌的上星期,黃金獨挑大梁。劉結尾坦言,「川普稱其為美國解放日,難道也要解放美元的霸權嗎?」。
專家指高關稅政策將使供應鏈「全球減美」
文化大學社科院講座教授楊永明指出,美國對全球加徵對等關稅是一種錯誤,因為全球將被迫減少對美依賴,「全球減美」格局將會發生。
他說,川普針對全球加徵高關稅,將導致美國出口減少,因加拿大、中國以及歐盟對其反制,以前是「中國+1」,但未來供應鏈布局會愈趨複雜,不管如何,將會慢慢出現「全球減美」,面對美國對準全世界,其餘國家只能抱團。
楊永明表示,美國輸往中國的商品其實替代性高,例如原油,改買加拿大的,飛機不買波音的;換言之,其實中國先前為了維持不加劇對美國順差等政治考量,而向美國購買商品,如今不用演了;相反地,中國輸美的商品需求就較高,甚至美國人已經在下載淘寶,畢竟120%的關稅總比145或以上的關稅低。
另外,他也提到,美中實質脫鉤有可能能性;而中、亞、歐洲將加速整合,如今越南已經願意加入到金磚組織,相當值得注意。
兩岸關係靠4道平安筏,兩岸專家:美中台關係浮動上升
面對美中兩造科技與貿易戰持續升溫,美中台關係恐也生變。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表示,目前看兩岸關係,看台海兩岸沒有意義,只有美中太平洋兩岸才有意義。
他分析,2025年兩岸基本判斷,需要看這4道平安閥是否有變化,包含美中高層對話管道是否暢通、美台溝通管道是否對話互信、兩岸官方是否能避免誤判防範意外,以及台灣國會朝小野大是否發生變化。
同時,他也指出,可以看到台灣目前面臨3個問題,一是地緣政治變動,美中大國即將展開新型博弈;二是全球經濟變動,美國對盟邦的政經戰略優先次序已經改變;三是供應鏈變化,美國的全面關稅戰對台灣出口與全球的供應鏈都會產生影響,這些東西都是考驗臺灣。
另外,張五岳表示,過去拜登時期的美中台三邊關係,拜登只對中國打貿易戰和科技戰,從未把科技、貿易問題跟台灣問題掛鉤跟中國談;拜登沒有對台灣打貿易戰和科技戰,連當年台積電赴美投資,還想盡辦法提供66億美金補助。
但如今川普對中國加大貿易戰和科技戰,「台灣問題是不是籌碼,我不敢講,但是浮動在上升」,但張五岳強調,台灣問題變得比較浮動,美中台關係也會因此受3T(Trade貿易、Taiwan台灣、Technology科技)影響而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