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台適生活】懷舊漫畫店

中央廣播電臺

更新於 12小時前 • 發布於 1天前 • 新聞編輯採訪
作者走進台灣一家即將結業的漫畫店,發現一堆香港漫畫,如獲至寶。(示意圖,翻攝自HK01)
作者走進台灣一家即將結業的漫畫店,發現一堆香港漫畫,如獲至寶。(示意圖,翻攝自HK01)

近日在社交媒體上見到區內附近,有一間老舊的漫畫店準備結業大清貨,特意前往尋寶一番。本來期待在台灣的漫畫店,買數本《烏龍派出所》,或一直想看但都沒有看過的《獵人》。當我踏進狹小的走廊,居然發現一堆香港漫畫散落在地上。《龍虎門》和《古惑仔》幾個粗獷的大字,加上那異常鮮艷寫實的畫風,就如漆黑中的螢火蟲一樣鮮艷出眾,一眼就能認出!

我如獲至寶,蹲在角落翻閱,並不是有什麼童年回憶。雖然在香港出生長大,但在我懂事的時候,像《古惑仔》、《中華英雄》等的黑幫或格鬥港漫風潮已經消退,取而代之都是日本著名動漫,如《火影忍者》、《海賊王》等。我的青春期彷彿與港漫擦身而過,現在才迎來初次邂逅,感覺既熟悉又陌生。

習慣日本畫風的美感和熱血,港漫的赤裸、暴力似乎不太對味。諷刺的是,與身邊的台灣朋友初相識,他們總愛用古惑仔的話題打開話匣子,說什麼「銅鑼灣揸fit人」、陳小春那首幫派主題曲(後來才知道叫《戰無不勝》)。我多數尷尬的點頭,內心冒起無數問號,因為我沒看過古惑仔,也對這種幫派電影沒什麼興趣。直到有次報告要介紹《古惑仔》其中一首電影歌曲《甘心替代你》,我才下定決心把整個系列看完。

看《古惑仔》漫畫時,發現裡面的中文都有點奇怪,連主角「𡃁仔南」和「細細粒」都改名叫「帥哥南」和「小不點」。我一度懷疑是翻版,看書背才發現這是台灣中文版。港版書內都是廣東話口語,台版多數翻譯成書面語,只有一些地道的香港粗口有完句保留,難怪個個台灣人都懂一句問候別人娘親的廣東話。

再翻一翻,又發現近期在香港大熱的電影《九龍城寨》參考的原著漫畫,畫風與古惑仔相近。我隨手拿起一本看,驚訝發現裡頭也有陳浩南出現!原來漫畫版的《九龍城寨》是隨着古惑仔風潮而出現的。早前《九》在日本掀起一股風潮,網絡上見到一堆日本網民討論老香港的建築特色,又一窩蜂到中式餐廳吃叉燒飯。

對於這個現象,我受寵若驚。畢竟在我的認知範圍中,從來只有香港人崇尚日本文化,反過來受追捧都是第一次。或許那種廢墟中帶點秩序的感覺,與早前興起的 Cyberpunk 風格異曲同工,或許有過之而無不及,在現時追求公式化的世界裏實屬可貴。

除了以上漫畫,還有著名武俠小說作家 — 金庸的作品,如《射雕英雄傳》、《倚天屠龍記》等的漫畫版,也是令我大開眼界。沒想到在這間台灣老舊的漫畫店中,會讓我與上個世紀的香港流行文化重新接軌。老闆見我在角落翻書翻得津津有味,也來跟我閒聊幾句,分享九十年代到千禧年港漫盛世的時候,多少客人來店舖輪流借閱那堆漫畫,甚至會在每周更新的那天,未開店前就來門口排隊爭相借閱。

我自己也有童年漫畫珍藏,就是《老夫子》系列和《CO-CO!》,前者是香港四格漫畫,講主角老夫子跟他幾個朋友發生的日常事,總是帶些詼諧與諷刺的意味;後者就是一本漫畫雜誌,主要連載日本和香港的漫畫,亦提供遊戲、動畫和玩具的潮流資訊。小時候上廁所,總會抽一本去邊看邊拉,以致每次上廁所都花上半小時。

為了獲得知識創造價值,現在我只會挑學術、個人成長類的書閱讀,看漫畫反而會覺得在浪費時間。難道有趣的消遣、天馬行空的想像不是價值嗎 ? 最後我捧走了一堆滿佈灰塵的漫畫,不確定會否抽時間看,但起碼它們會出現在我的書架上,提醒著我內心有某個塵封的角落。

作者》今晚打老虎 曾是香港上班族,目前來台重返校園讀書,對美食情有獨鍾,希望用文字記錄香港。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