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不只對中國課徵145%關稅,還圍堵中國產品洗產地的管道,美國周二對東南亞4個國家的太陽能產品下重手,祭出高額關稅,柬埔寨最高被課3,500%的關稅。
南韓也有洗產地的問題,首爾即將與華府舉行貿易談判,可能需要嚴查詐欺貿易行為,才能避免7月以後被川普課徵25%的對等關稅。
南韓嚴厲打擊貿易行為
為了美韓貿易談判順利,南韓海關總署表示,已成立特別小組,嚴厲打擊這類行為,並擔心韓國的信譽將下降,國內產業將受到影響。
《日經亞洲評論》報導,南韓政府通報,中國商品透過虛假「韓國製造」的標籤逃避川普關稅,特別是南韓即將與美國貿易談判前,詐欺貿易的案例激增。
首爾當局發現,有越來越多中國公司的產品先轉運至南韓,造假打印「韓國製造」的標籤,然後運往美國,以避免美國隊中國商品徵收的高額關稅。
南韓關稅總署(Korea Customs Service)周一公告,今年第一季(1月至3月),被錯誤標記為「韓國製造」的產品出口額達到295億韓元(2,070 萬美元),其中銷往美國的商品佔比高達97%。
官方統計,2024年全年被錯誤標記為「韓國製造」的產品出口額為348億韓元。也就是說,2025年前3個月官方發現的貿易詐欺行為已經達到2024年全年總數的85%。
第一季透過南韓洗產地的中國商品暴增
美國總統川普政府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額的關稅,關稅稅率飆升至145%。南韓商品也面臨25%「對等關稅」的風險,目前處於90天的暫停實施期,但是目前南韓10%的關稅比中國優惠許多。
根據了解,中國企業透過轉口的方式,將中國產品虛假貼上「韓國製造」的標籤,以降低關稅成本,同時也存在商品低價申報的情況。
海關部門列舉中國製造的床墊,已經遭到美國課徵反傾銷關稅。這些床墊被存放在中國人在韓國成立公司的倉庫中,然後以「韓國產品」的名義出口到美國。
在另一起案例當中,充電電池的負極材料從中國運往南韓,重新包裝,並貼上「韓國製造」標籤。另一個案件涉及中國監視器攝影機零件進口到南韓,然後組裝,並以「韓國製造」的產品身份出口。
隨著南韓本周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打擊欺詐出口行為,可能是向川普政府釋出善意的一種嘗試。
川普利用關稅戰圍堵中國對外貿易管道
《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美國政府將要求關稅談判對手方不允許轉口輸出中國產品到美國。而中國商務部回應說,不會接受任何以損害中方利益為代價的協議,並將堅決採取對等反制措施。
知情人士透露,川普政府計劃利用目前進行的關稅談判向美國貿易夥伴施壓,要求其限制與中國的貿易。其目的是迫使美國貿易夥伴承諾孤立中國經濟,以換取白宮降低貿易和關稅壁壘。
美國官員計劃與70多個國家進行談判,要求這些國家不允許中國透過他們國家轉運貨物,阻止中國企業在本國領土設立工廠以逃避美國關稅,並且不要讓中國的廉價工業產品傾銷全球。
這些措施目標在削弱中國本已搖搖欲墜的經濟,而且在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的會談前,這會迫使北京以較少的籌碼坐到談判桌上。由於各國與中國經濟的聯繫程度不同,美國具體要求可能有很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