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台積電先進製程只能白白送人?學者曝若技術出資美方恐出「這招」避審查

信傳媒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2天前 • 李海琪
民眾黨立委張啓楷今(22)日主辦「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與挑戰」公聽會,邀情學者與政府機關與會討論。(攝影/李海琪)
民眾黨立委張啓楷今(22)日主辦「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與挑戰」公聽會,邀情學者與政府機關與會討論。(攝影/李海琪)

美國總統川普發動關稅戰後,在全球加速發展半導體戰略的競局中,台灣前景更加晦暗不明。

為了解是否能夠確切將先進製程「根留台灣」,而非喊喊口號。民眾黨今(22)日主辦「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與挑戰」公聽會,邀請台大企管系副教授盧信昌、銘傳大學財金法律學系教授顏廷棟、真理大學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吳景欽以及民眾黨國家治理學院主任翟本喬與科技政策研究員洪毓祥與會討論。

審查法規缺乏一致性,學者曝若技術出資美方恐出這招

首先學者普遍認為,現行技術輸出與對外投資審查制度的標準,缺乏透明度與一致性。

銘傳大學財金法律學系教授顏廷棟指出,經部的目前的N-1原則,僅限於對中國投資;然有較大審查地區範圍的《公司國外投資處理辦法》所列出6種不予審核的情況,卻也並未明確定義出何種技術不可外移。

顏廷棟進一步說明,若是認為會對國家經濟造成影響,那不管在中國、美國還是其餘國家,都會造成影響才對,「應該要一視同仁」;同時,他也擔憂,即便對美有N-1原則,但是否在美國政治壓力下,台灣真的守得住嗎。

另外,公平會主掌公平交易法,對於事業結合制度、技術輸出也有相關的審核制度,但也在執行層面遇到考驗。

顏廷棟指出,技術出資換股標準,一般而言都會有公正客觀鑑價機構,但在政治現實壓力底下,可能由美方指定鑑價機構,就有高價低估風險,意圖降低台灣廠商的控制力,更可能使其低於持股1/3以迴避結合申報管制,逃避公平會的審查,這在詭譎的國際現實下,這是值得擔心的。

新產創條例參考日本制度,子法將於半年內提出

顏廷棟認為,若「N-1原則」使用單軌制,一體適用,就會缺乏彈性;但如今的雙軌制,對陸投資適用,但其他投資個案審查,是否準用就容易欠缺明確性、可預期性。

近期三讀通過的產創條例,則是參考日本的分級(地)審查制,能夠因地時事制宜,顏廷棟建議,後續經濟部應該頒佈更細的審查基準與原則,確切給予業者明確性要求。

科技政策研究員洪毓祥建議,建立「原則性」法制框架,並搭配「差異化」執行細則。在法律或高位階命令中確立「N-1」作為基本審查原則,但授權主管機關根據投資目的國的風險評估,例如考量經濟依賴度、基數竊取風險、地緣政治關係等因素,制定差異化的審查標準或附加條件。

同時以風險基礎方法(Risk-Based Approach),建立一套更精密的風險評估模型,取代單一的「N-1」標籤,綜合評估技術輸出對國家安全、經濟利益的整體影響。

產創三讀後仍有異音,學者批「空白授權」:授權也須明確性

不過對於上周三讀通過的產創條例,真理大學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吳景欽認為修得不甚明確,甚至標準授權與行政單位訂定,讓他差點昏倒。

他表示,原先產業創新條例以資本額15億為標準,以上需核准、以下需備查,但修正過後,列出3種情況,包含特定國家區域、特定產業技術、達一定金額,但其中確切標準卻交給經濟部訂定,用命令作補充。

吳景欽認為,這容易導致空白授權,容易導致主管機關恣意決定外,他也強調,若真涉及核心關鍵技術、涉及到國防國安區域,難道會有地域差別,仍可流向特定國家跟區域?

他批評,「這就是立院職權怠惰」,授權主管機關訂定會有一定風險,其一定會配合政府政策,例如台積電問題,吳坦言,這感覺不是在保護,而是放水,授權要有明確性,但此次修法完全沒有。

投審會透露:台積電至今未送件,仍不知細部投資方案

關於學者針對產創修正草案的指教,經濟部投審司副司長蘇琪彥坦言,身為行政單位當然會希望有彈性空間,不過的確有聽到業界指出,明確性不夠強問題,但也有跟業界說明,子法修訂一定會將各界意見納入。他也強調,產創條例中的特定地區,並不包含中國大陸地區。

另外,蘇琪彥表示,台積電從宣布加碼投資之後,投審會到目前為止都尚未收到送件,因此技術層次等投審會都沒有資料,這也是未對外界說明此事的原因。

關於國外投資審查機制,蘇琪彥說明,投審司將十五億元以上案件當作重大投資案,此類型都會成立跨部會投資審議會,內部成員有包含國科會、國發會、中央銀行、金管會等技術與金融專業人士,就各個執掌做審查,以共識決審議,若有一單位不同意原則上就不會同意。

新產創條例新增罰則,產發署:已是大進步

關於避免關鍵技術外流,經濟部產發署副署長陳佩利表示,未來公司如果去海外投資,特定國家或地區產業或技術達到一定金額就要到主管機關申請,以前並無罰則,現在有處最高一百萬元以下的罰鍰,若未相關後續作為,可罰到最高一千萬元,累計罰;此次產創條例三讀透過眾人努力,基本上是大進步。

公平會對於關鍵技術如何認定?公平會製造業競爭處專門委員王義明表示,假設半導體要透過結合方式,也符合審查門檻,公平會結合申報案件處理原則規定,其他主管機關、所屬產業意見是必須徵詢,也有公告機制。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