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環境部預計5月成立「抗高溫對策聯盟」 彭啟明坦言:台灣很難放高溫假

信傳媒

更新於 04月21日10:32 • 發布於 04月21日09:38 • 李海琪
氣候暖化影響,全球各地近年頻繁傳出夏季高溫破紀錄的消息,台灣也不例外。(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氣候暖化影響,全球各地近年頻繁傳出夏季高溫破紀錄的消息,台灣也不例外。(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隨全球暖化愈趨嚴重,全球極端氣候的情況也愈趨頻繁,台灣的夏季高溫更是屢創紀錄,熱傷害案件與基層警員與里長等,甚至必須一一關心高危險族群民眾狀況,可見氣候異常影響,已經滲入日常。

對此,環境部預計將在5月成立「抗高溫對策聯盟」,與各大部會、地方政府跟專家建立預警跟政策平台,環境部長彭啓明今(21)日指出,預計明年開始提出是否放高溫假、或是其他因應高溫的對策作為。

根據衛福部統計,去年夏季6至8月熱傷害就診人次都相較去年增加,其中6月的熱傷害就診人次,從前年的517人增加到去年748人;7月則是從887人增加至1203人;8月熱傷害就診總計716人,也高於前年同期的442人。

首次如颱風般對抗高溫,公私協力成立高溫對策聯盟

彭啓明今出席「氣候行動與環境永續」合作備忘錄記者會,會後接受媒體聯訪時指出,高溫是國人最容易受到極端氣候的現象,但由於高溫沒有主責部會,因應極端氣候衝擊,環境部將預計今年5月底成立「抗高溫對策聯盟」。

「這是台灣第一次像對抗颱風一樣面對高溫」,彭啓明表示,該聯盟將不定期或針對事件開會,經過跨部會研究及公私協力演練後,預計明年開始能夠提出是否放高溫假、或是其他因應高溫的對策作為。

彭啓明指出,面對極端氣候高溫的衝擊,需要有方法學來研判,例如幾度的高溫,可能不適合勞動者在戶外工作,或是在室內工作時所遇到高溫的條件是如何,每個環節都很縝密,藉由跨部會、公私協力的演練後,應可以找出最適合台灣面對高溫的應對作為。

台灣要放高溫假頗難,政府擬修法將高溫納入「災害性天氣」

不過,彭啓明也坦言,在台灣要放「高溫假」非常困難,因為台灣是海島,其實高溫集中在中午幾個小時。

彭啓明強調,「抗高溫對策聯盟」預計會嘗試從健保資料庫撈資料,看特定族群、在幾度的溫度下可能會遇到什麼樣的危害,希望把各種科學證據找得更充分,才能做出是否放假的判斷,目前提及何時放假其實都言之過早。

其實國內討論「高溫假」已經多年,但遲遲無下文,主要原因包含「高溫」難以明確定義,因此也難以法制化規範。

不過,交通部中央氣象署署長呂國臣上周指出,考量全球暖化、極端天氣等,正在研擬修《氣象法》,將高溫納入災害性天氣,與時俱進,預計今年可將草案報給行政院。

目前在《氣象法》中,對於災害性天氣定義,包括颱風、大雨、豪雨、雷電、冰雹、濃霧、龍捲風、強風、低溫、焚風、乾旱等可能造成生命或財產損失之天氣現象,但並未沒有包含「高溫」。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