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川普關稅大刀 劉揚偉坦言:不可能沒影響 但鴻海布局早影響相對輕

信傳媒

更新於 04月17日10:38 • 發布於 04月17日10:38 • 李海琪
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今日前往全國工總進行AI演講。此非現場圖片(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台)
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今日前往全國工總進行AI演講。此非現場圖片(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台)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第13屆第2次會員代表大會今(17)日召開,行政院長卓榮泰、經濟部長郭智輝、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等官員皆出席,人潮踴躍。其中,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也受邀會中進行人工智慧(AI)產業專題演講,暢聊AI現狀與未來。

劉揚偉於演講開頭時笑說,現場很多人想了解關稅議題,「但今天不會講」,不過鴻海集團花費很多時間因應關稅議題,未來有機會再對外分享。但演講離開會場時,他還是不可避免地遭到團團包圍詢問相關議題。

關稅不影響是不可能的!但鴻海區域布局早,影響較輕

對於外媒報導,消息人士透露,美國川普政府正準備向與美國談判關稅的各國施壓,要求限制與中國的貿易,甚至要求對中課徵「二級關稅」。

對此,劉揚偉回應,貨物還是要能夠互相自由流通,對產業才會有幫助,限制產品流動就會開始限制市場、可能還會限制創意,最好是開放(open)。

至於美國關稅是否影響鴻海布局,劉揚偉坦言,不影響是不可能的,一定會影響,但他也強調,鴻海相關佈局已經在四、五年前就已經展開,鴻海以前就一直認為,未來產業是區域化製造,近年鴻海也一直在加強區域化製造能力。

劉指出,就算沒有關稅議題,他也會認為區域化製造是方向,「對鴻海有沒有影響?有,但因為佈局得早,所以影響相對比較輕」;另外,他也透漏,目前鴻海客戶最關切的就是關稅,而如今關稅高低沒人知道結果是什麼,這才是問題。

卓榮泰致詞時表示,原定於14號提出紓困方案具體的申請條件與程序,將延後到21號宣布,並且24號行政院院會將提出完整的特別條例,送請立院審議。(攝影/李海琪)
卓榮泰致詞時表示,原定於14號提出紓困方案具體的申請條件與程序,將延後到21號宣布,並且24號行政院院會將提出完整的特別條例,送請立院審議。(攝影/李海琪)

劉揚偉:未來算力需求持續增加,全世界很難與台灣脫鉤

回到演講現場,劉指出,AI智慧發展有三階段,專用人工智慧(ANI)、通用人工智慧(AGI)、超級人工智慧(ASI),目前產業處於第二階段AGI的初期,已實現聊天機器人、推理機器人等發展,如今在行動代理人(Agents)層面即將實現。

他進一步表示,通用人工智慧AGI發展要進入發明創新者和組織協作者等更高層次,需要更多更龐大的算力,所以未來算力的需求持續增加。

而DeepSeek出世是否影響算力需求,他認為,若你要使AI發展停留在「國、高中生」階段當然夠用,但若要進一步「讀大學」,就一定需要投資算力;DeepSeek帶給AGI是正面影響,不需龐大算力做到行動代理人層面。

他也指出,AI市場發展前景可期,IDC表示,2030年AI對全球將累積19.9兆美元經濟影響,市場規模相當龐大;而在AI基礎建設,這方面也是台灣的機會,台灣目前在硬裝廠佔據8.9成市佔率,若台灣未來繼續維持這般市佔,「全球很難跟台灣脫鉤」。

鴻海幫多國建數據中心產業鏈,坦言智慧製造無法取代技術人員

會中談到鴻海在AI領域布局,劉揚偉指出,集團主要著眼硬體垂直整合、全球布局、企業治理應用以及軟體三大平台等4方面。其中,鴻海掌握全球40%伺服器市場,涵蓋繪圖處理器(GPU)模組、伺服器到整機組裝與水冷散熱方案。

針對全球布局,劉揚偉透露,鴻海會跟全球多個國家建構AI數據中心產業鏈,目前已經有相當多國家在接觸,也與多個城市打造以生成式AI(Gen AI)為基礎的智慧城市,也正與經濟部洽商合作,帶動台灣其他企業前往他國發展。

至於軟體三大平台,劉揚偉表示,鴻海以生成式AI為基礎,布局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三大平台,並在高雄建立超級運算中心。

其中在智慧製造方面,已經邁向3.0 AI驅動智慧工廠,劉揚偉解釋,先前建立產線都會雇用IE、製造工程師來設計產線,才能進入優化階段,如今利用Gen AI就能產線能效能最大化。

他舉例,一條產線原先設計出來需要100人,以前需要三個月、半年漸漸優化只需要50人,但半年就已經花費許多資金;而透過Gen AI一上線,就能低於百人,三個月後甚至能低於50人,這在AI賦能的產線上就能做到。

不過他也強調,Gen AI並不能取代技術人員,Gen AI可以很快用參數幫助技術人員快速達到成熟狀態至八成,但最後兩成還是要依靠老師傅。

台灣3優點與1挑戰,劉揚偉建議「以硬帶軟」抓住AI更多商機

最後,劉揚偉統整台灣在AI產業的優勢與挑戰,主要有3點,包含台灣是全球AI算力技術的重要基地、完整有效率的晶片供應鏈以及科技業製造整合實力。他表示,在一個南北交通幾小時以內,有完整有效率的供晶片應鏈在這座島上,這非常難得,其他國家就算有,分布距離也會相對遙遠。

至於台灣的挑戰, 劉揚偉認為在於「軟硬不平衡」,全球半導體產值6,270億美元,台灣半導體業產值佔去其中27%;全球軟體產業將來到2兆美元,如此大市場,台灣卻在其中產值不到1%;另一方面,在美國數位產業中,軟體產業比重超過9成,台灣軟體產業卻占本國比重僅16.6%,可見軟體的進步可見非常大。

不過,挑戰也代表機會,劉揚偉建議,台灣應該用硬體帶動軟體,早年PC、智慧手機的機會都被美國拿走,而如今在AI軟體上全球尚未出現有完全優勢的企業,台灣必須抓住GenAI難得的機會,利用成熟的硬體製造能力支持軟體產業發展。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