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第1季財報22日出爐,營收為193.4億美元(約6,400億新台幣),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約9%。汽車收入為163.5億美元(約5,400億新台幣),年減20%。淨利更是暴跌71%。不僅表現遠未符合市場預期,甚至營收創下近3年來的最差表現。
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由於馬斯克任職政府效率部(DOGE)一事被批評是特斯拉業績滑落的主因,馬斯克22日向投資人表示,自5月起將減少在政府效率部的工作時間,預計縮短為每周1-2天。
不過馬斯克也為其在政府效率部的職務辯護,稱減少「浪費與詐欺」仍有其必要,並呼籲投資人「別只盯著眼前的顛簸與障礙,要看得更遠。」
馬斯克與特斯拉均坦言受到關稅衝擊
僅管特斯拉受到關稅影響相較於其它汽車製造商要小,但特斯拉企業方仍表示,受到當前的貿易爭端影響,必須重新審視其銷售預期,「全球貿易政策變動對汽車與能源供應鏈、我們的成本結構、耐用品與相關服務需求所造成的影響難以衡量。」
僅管馬斯克試圖在商業上與政府保持距離,不過並無將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直接歸咎於川普。「關稅決定取決於總統」,但馬斯克也重申關稅帶來的困難,「我曾多次公開表示,降低關稅對經濟繁榮有利,我也會繼續主張降低關稅,而非提高關稅,這是我唯一能做的。」
馬斯克在社群平台X上強調,「特斯拉並非全然倖免於關稅之外,它對我們的影響仍然相當可觀」,特斯拉的原材料仍以美國製居多,而川普關稅會導致整體成本增加。
抗議聲浪與比亞迪來勢洶洶 特斯拉恐失電動車龍頭大位
分析師普遍認為,馬斯克與川普政府過從甚密,如擔任政府效率部長等政治動作,使特斯拉遭遇前所未有的品牌危機。近期歐洲多國發生抗議群眾包圍特斯拉展示中心與破壞工廠設備等事件,亦是導致特斯拉營收下滑的主因之一。而馬斯克公開支持德國與英國極右政黨,更引爆歐洲消費者反彈浪潮。
此外,特斯拉也面臨來自中國車廠的激烈競爭。比亞迪已多次在單季銷量上超越特斯拉,儘管以全年業績來看特斯拉仍保有領先地位,但若比亞迪急起直追、特斯拉聲望下滑的態勢不變,2025年的全球電動車龍頭就有可能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