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一 :英特爾(Intel)傳與台積電初步協議開設合資公司,台積電擬持股20%,以經營英特爾晶片廠。
重點二 :據知情人士表示,美國川普政府促成這樁可能的交易,旨在重振英特爾在晶片製造領域的競爭力。
重點三 :合資案引發英特爾內部疑慮,擔憂技術外流與大規模裁員。
據美國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引述知情人士報導,晶片製造大廠英特爾(Intel)與台積電(TSMC)近期達成初步協議,雙方將組建合資公司,以營運英特爾旗下的晶片製造廠。
在此項合作中,台積電將持有新公司20%的股份。據稱,美國政府在背後強力促成這項交易,其目的是重振美國晶片製造業,並解決英特爾長期以來在技術和財務上面臨的困境。
目前,英特爾和台積電的發言人拒絕發表評論。白宮和商務部發言人也未立即回應外界要求評論。
川普政府強力促成!決心重振美國晶片製造業
報導也揭露,這項交易的幕後推手即為美國政府,總統川普上任後便開始積極介入,希望能將先進製造業,特別是將晶片製造帶回美國。
《The information》引述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作為獲得 20% 股份的交換,台積電已討論與英特爾分享部分晶片製造方法,並培訓英特爾人員使用這些方法,而不是用資本取得其股份。
英特爾高層不樂見!硬合資恐裁員、甩賣設備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還不清楚新實體的其餘部分將如何籌集資金。兩明知情人士透露,審議仍在進行中且尚未達成最終協議;另據兩名英特爾員工稱,部分英特爾高層擔心,與台積電的合作恐導致大規模裁員,並可能使英特爾自身的晶片製造技術外流。
此外,兩家公司在生產機器型號和材料上的差異,也為未來的合作帶來挑戰。若合資公司主要採用台積電的生產方式,英特爾可能需要出售大部分現有設備,這在實際上等同於將部分業務出售給台積電。
合資是好是壞?市場仍在觀望中
英特爾多年來一直面臨營收下滑和市占率萎縮的困境。在前執行長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的領導下,英特爾試圖透過其IDM 2.0戰略,同時在晶片設計和製造領域取得領先地位,但未能實現任何一個目標,導致基辛格於去年12月被免職。
英特爾隨後任命晶片產業資深人士陳立武(Lip-Bu Tan)於上個月接任。英特爾在2024財年報告淨虧損188億美元,是自1986年以來首次虧損。此項與台積電的合作,也被產業分析師認為,是產業重組的開始。
目前市場反應兩極,截至台灣時間4月4日,英特爾的股價上漲了2%,但台積電的投資者反應較為冷淡,其ADR(美國存託憑證)下跌了7.64%,顯見市場對於此項合作案的後續影響,仍然在觀望當中。
延伸閱讀:【觀點】當台積電工程師進駐英特爾,會怎樣?合組「新晶圓代工公司」是解方?
資料來源:The information、路透社
責任編輯:李先泰
延伸閱讀
英特爾CEO陳立武上任首場公開演講!他說了什麼?重點精華一次看
台積電「最好的選擇」?沒入股英特爾、沒課稅100%⋯只要技術不外流,就能取得最大商機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