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一:台積電看好AI與HPC驅動成長,預期2025年營運穩,先進製程N2下半年量產、A16鎖定2026年,7奈米以下營收佔比上看八成。
重點二:在2024年董事酬金部分, 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年薪衝上9.46億元,年增超過 7 成 。
重點三:各海外子公司的營運表現呈現明顯差異。 中國南京廠全年獲利近260億元,而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則全年認列虧損近143億元。
台積電於最新公布的2024年年報中,釋出樂觀展望!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 (C.C. Wei) 指出,儘管今年總體經濟仍具不確定性,晶圓製造產業預期溫和復甦,但受惠於人工智慧 (AI) 與高效能運算 (HPC) 的強勁需求,台積電憑藉其「技術領先、卓越製造、客戶信任」的三位一體優勢,預期今年營運將穩健成長。
魏哲家強調,在先進製程方面,眾所矚目的N2製程(2奈米製程)預計於今年下半年投入量產,更先進、鎖定HPC應用的A16解決方案則規劃於2026年下半年量產。
基於此技術藍圖,魏哲家預估,今年7奈米及以下的先進製程技術,其銷售金額佔整體晶圓銷售金額的比重,將上看七成至八成,進一步鞏固台積電在尖端技術的領導地位。
2024營運報捷!先進製程銷售佔69%、全年出貨量1290萬片
回顧2024年營運表現, 去年先進製程技術(定義為7奈米及以下)的銷售金額,已佔整體晶圓銷售金額的69%,顯著高於2023年的58%。 全年晶圓出貨量達1290萬片12吋晶圓約當量,亦較前一年的1200萬片有所增長。
憑藉優異表現, 台積電在全球晶圓製造2.0產業(包含邏輯晶圓製造、封裝、測試、光罩製作等)的產值佔有率,從2023年的約28%提升至2024年的約34%。
展望未來,魏哲家看好AI應用將從資料中心擴展至個人電腦 (PC)、智慧型手機、汽車甚至物聯網 (IoT) 設備,這需要更強大的半導體硬體支援。
為此,台積電不僅推進電晶體微縮,也積極開發CoWoS、整合型扇出 (Integrated Fan-Out, InFO)、TSMC-SoIC (系統整合晶片) 及矽光子 (Silicon Photonics) 等先進封裝與3D晶片堆疊技術,並持續在台灣擴大3奈米、2奈米及CoWoS等產能,以滿足客戶日益複雜的需求。
魏哲家也透露,台積電內部已運用AI與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 優化晶圓廠及研發營運,並獲得實質效益。
台積電董事酬金領多少?
除此之外,年報也揭露台積電一般董事及獨立董事的酬金資訊,由於去年獲利創高, 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年薪衝上 9.46 億元,年增超過 7 成,且有 23 位副總級別以上的高階主管年薪超過 1 億元 ,數量較 2023 年逾倍數成長。
台積電董事會成員共有12位,包括4位一般董事和8位獨立董事。2024年度,台積電支付給全體董事的酬金總額達14.53億元新台幣,約占稅後淨利的0.1239%。此酬金包括各項董事報酬、酬勞以及部分董事兼任公司員工所領取的相關酬金。
一般董事酬金
一般董事酬金部分差異頗大,主要受到其擔任職務及是否兼任公司職位影響:
一、 前董事長劉德音
- 總酬金:3.47億元新台幣(約占稅後淨利的0.0296%)。
- 主要來源:報酬(A)1.46億元、退休金(B)11.6萬元、董事酬勞(C)2億元。
- 特點:劉德音為唯一領取高額基本報酬的董事,顯示其在董事會中的特殊地位。
二、 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
- 總酬金:9.46億元新台幣(約占稅後淨利的0.0807%)。
- 主要來源:兼任員工領取的薪資、獎金及特支費等6.28億元、員工酬勞3.18億元。
- 特點:未以董事身分領取酬金,而是以總裁身分領取高額員工酬金。
三、 董事曾繁城
- 總酬金:1,442萬元新台幣(約占稅後淨利的0.0012%)。
- 主要來源:董事酬勞(C)1,334萬元、業務執行費用(D)109萬元。
四、 董事政院國發基金代表人劉鏡清
- 總酬金:1,334萬元新台幣(約占稅後淨利的0.0011%)。
- 主要來源:全部來自董事酬勞(C)。
獨立董事酬金
台積電的獨立董事酬金主要來自董事酬勞(C),且呈現三個明顯的酬金等級:
一、 高酬金:約2,140萬元,占稅後淨利約0.0018%
- 彼得.邦菲爵士
- 摩西.蓋弗瑞洛夫
- 拉斐爾.萊夫
- 麥克.史賓林特
二、 中酬金:約1,128萬元,占稅後淨利約0.0010%
- 烏蘇拉.伯恩斯
- 琳恩.埃爾森漢斯
三、 低酬金:800萬元以下,占稅後淨利約0.0007%
- 林全:872萬元
- 陳國慈:795萬元
- 海英俊:795萬元
台積電海外子公司損益狀況
根據2024年財務報告,台積電各海外子公司的營運表現呈現明顯差異。其中,中國南京廠全年獲利近260億新台幣,而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則面臨較大虧損,全年認列虧損近143億新台幣。
針對潛在的挑戰,台積電在年報中指出,目前面臨全球供應鏈重組以及地緣政治風險,以多地設廠、政府合作提升在地化的方式應對;再來則是海外廠成本上升的壓力,將以建立當地供應鏈、提升智慧化程度減壓。
台積電Arizona廠:虧損近143億元
美國亞利桑那州子公司在2024年的財務表現依然面臨挑戰,全年認列虧損近143億新台幣(142.98 億元),這是該子公司自成立以來虧損最為嚴重的一年,比2023年虧損的109.24億元增加了約31%。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從2021年開始建設,四年累計虧損已超過394億新台幣。
值得注意的是,亞利桑那州第一座晶圓廠直到2024年第四季才開始量產4奈米製程,因此2024年的財務數據主要反映的是建廠階段的投資成本,而非正常運營的財務狀況。隨著產能利用率提升,法人預估未來虧損幅度有望逐漸縮小。
台積電南京廠:獲利近260億元
相較於美國子公司的虧損,台積電中國南京子公司在2024年表現出色,全年獲利近260億新台幣。南京廠自2016年開始建設,目前主要生產16奈米及28奈米製程晶片,已經進入穩定獲利階段。
2024年南京工廠獲得美國VEU協定,在已有工藝下可無限期豁免進口授權,這為其業務發展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該廠區也是台積電海外子公司中唯一實現盈利的營運單位,顯示其營運模式已臻成熟。
台積電日本JASM:虧損近43.8億元
台積電日本子公司JASM(日本先進半導體製造株式會社)在2024年錄得虧損約新台幣43.76 億元。該廠區於2024年底開始量產,並將於2025年開始興建第二座廠,目前仍處於投資擴張階段。
業界分析認為,在政府補貼的支持下,JASM有望成為最快速達到損益兩平的海外廠區。這主要是因為日本政府對半導體產業的大力支持,以及熊本廠區良好的供應鏈條件。
台積電歐洲ESMC:虧損約5.5億元
台積電在歐洲的子公司ESMC(歐洲半導體製造公司)2024年虧損約新台幣5.57 億元,相較於其他海外子公司,虧損規模較小。這主要是因為歐洲德勒斯登廠區仍處於規劃初期,尚未進入大規模投資階段。
延伸閱讀:「沒看見客戶行為改變!」魏哲家霸氣回應關稅效應:台積電全年營收成長維持25%
掌機起死回生,華碩、微星、宏碁攜「PC掌機」殺進戰局!不讓任天堂一枝獨秀
資料來源:台積電官網
責任編輯:李先泰
延伸閱讀
機器人穿上跑鞋!北京舉辦全球首場機器人半馬:「天工Ultra」2小時40分奪冠
比爾蓋茲女兒創業了!AI二手時尚平台在做什麼?比爾蓋茲超支持但警告:不能輟學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