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長年高居國人癌症死因首位,已經是國人發生人數最多、死亡率最高的「癌王」,因初期症狀不明,許多患者一發現就已是晚期。
2年多前甫接任桃園市副市長的前台大醫院副院長王明鉅,當時接受《信傳媒》專訪時提到,他觀察過去大家花比較少力氣注意到預防的部分,「都是已經得了肺癌想把他治好,這樣好像比較容易看到成果;但與其花很多錢在治病,應該花更多錢在早期發現。」
延伸閱讀:專訪》桃園啟動「萬人肺篩計畫」 幕後推手連柯文哲都稱讚
據統計,肺癌為桃園市癌症死亡率第1位,發生率第3位,目前第1期肺癌5年存活率達9成,到了第2期約6成,第3期則下降到約3成,若延誤治療到第4期才就醫,5年存活率就僅剩1成。
而王明鉅來到桃園市府後,輔佐市長張善政推動桃園市改革的第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推動2萬5千人肺癌篩檢計畫。
桃園市率全國之先,自2023年3月1日起,擴大針對40歲以上且設籍桃園,具有「菸品暴露」、「疾病史或家族史」、「職業暴露」及「空污及油煙」等4大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至今年2月28日已滿2年,如今交出了怎樣的成績單?
篩出早期肺癌》張善政:救回的不只是233條生命,更是233個家庭
桃園市市長張善政今(23)日出席「桃園市擴大肺癌篩檢計畫推行兩週年 成果卓越守護市民健康」記者會時表示,這2年來共有4萬1,871人完成篩檢,並找出233位確診肺癌的個案,其中多數為早期發現、順利介入治療,「這些個案不只代表233位民眾的性命,更代表233個家庭。」
張善政表示,還好確診者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初期,盡快處理都可以挽救得回來,「當然過程中所有醫院負荷都加重很多,特別感謝共同攜手合作的18家醫院,雖然我們有提供人工智慧的篩檢,但最後一關、最專業的判斷,還是在我們病理醫師、所有放射師的手上,最後一關的把關也非常重要,也是我這邊特別感謝的地方。」
張善政指出,桃園的篩檢模式不同於中央,由市府跨局處合作,透過經發局、勞動局及工會等單位深入產業區,找出真正的高風險族群,若發現特定職業或區域確診率偏高,勞動局與環保局也會介入檢查,從源頭改善職場與生活環境。
他強調,市府未來將持續提供每年2萬5千個免費名額,並透過數據分析提高篩檢精準度,確保有限資源用在刀口上。張善政也感謝桃園市政府衛生局同仁及在第一線工作的放射師、個案管理師、醫師等所有醫療團隊辛勤付出,共同守護桃園市民健康,也期盼篩檢計畫能持續挽救更多市民的生命。
王明鉅親述肺癌陰影,鳳飛飛成永遠的遺憾
「大家或許對放射師不熟悉,但你去照X光時,旁邊那位說『閉氣、不要呼吸』、幫你喬角度的,就是放射師。他們雖默默無名,卻是肺篩成功背後的無名英雄。」
王明鉅在記者會上感性分享,談起肺癌,腦中浮現的是2012年因肺癌病逝的歌后鳳飛飛。「2011年我還在台大醫院當副院長,那年好不容易拿到她演唱會的門票,結果演唱會取消,隔年她就走了,這件事讓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肺癌的可怕。」
他提到,張善政市長上任後推動肺篩政策,2023年初,他與劉宜亷局長召集桃園20多家醫院一同會議,希望大家攜手參與,當時醫界其實有些遲疑,但市府光有錢不夠,還得靠醫院願意配合,「市長想做也告訴我要趕快開始做,我也想做,問題是這不是我們市府說做就能做,要醫院來做,因為做肺癌篩檢要靠電腦斷層,要在有相當規模的醫院才有這些器材,所以市政府再想做有錢也沒有用,大家不配合就沒有辦法。」所幸後來有18家醫院願意一同參與這項計畫。
王明鉅強調,肺癌篩檢一旦及早發現,許多患者只需接受胸腔鏡微創手術就能痊癒,5年治癒率高達9成,根本不需經歷化療、電療之苦。「雖然現在只改變了200多人的命運,但3年、5年、10年後,大家會看見桃園的肺癌死亡率下降,這就是最有價值的成果。」
擴大肺篩篩出非吸菸者、年輕族群與女性的隱藏風險
台灣篩檢學會理事長許辰陽指出,過去2年,桃園市共篩檢逾4萬人,發現3,107例異常個案,最終確診233例肺癌,偵測率達0.56%。不同於國際間僅針對吸菸者與家族病史族群,桃園篩檢對象擴及非吸菸者與高風險職業族群。「事實上,超過一半的肺癌患者從未吸菸,若僅針對吸菸者篩檢,將錯失大量潛在病人。」
桃園擴大肺癌篩檢計畫更納入50歲以下年輕族群與女性族群,這些人往往也屬非吸菸者。許辰陽提到,市府還結合局處資源,針對特殊環境與職業暴露族群,如警消、工業區勞工、廟宇工作人員等進行篩檢,甚至發現乳癌病史者的肺癌偵測率高達1.64%,成為第二年擴大篩檢的重要依據。
「傳統無篩檢制度時,能早期發現的肺癌僅約35%;而透過桃園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計畫,92%確診個案為0至1期,大幅提升治癒率與生活品質。」許辰陽指出,這項計畫更可降低近8成晚期癌發生率,預估死亡風險下降83%,平均每位受檢者可延長平均餘命11年,為國家帶來近5億元的生產效益。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桃園市政顧問陳秀熙表示,過去2年有幸陪伴桃園推動這條充滿意義的肺癌篩檢之路,近期出席國際會議時,發現世界各地專家慢慢逐漸知曉桃園成功推動職業族群的LDCT篩檢,「因為全世界做職業族群篩檢的LDCT真的非常少。」
陳秀熙也提到,肺癌是人類公衛的天敵,而肺篩是促進健康平權、實現社會正義的起點。桃園的策略是以科學為本、精準為目標,不只提升健康效益,也有助全民健保控管支出,「我們每花1元,就省下3元醫療支出,2年下來替我們的全民健保收支省下5億。」更重要的是,LDCT不僅篩出肺癌,也能同時偵測心血管與慢阻肺等風險,創造三重效益,他表示感謝市長及市民給他這個機會,希望能繼續擔任為桃園民眾服務的志工,為桃園市民的健康把關。
國際少見的職業篩檢模式,公衛專家肯定成效
參與桃園擴大肺癌篩檢計畫的台北榮總桃園分院院長彭家勛接受《信傳媒》訪問時指出,目前衛福部的肺癌篩檢僅涵蓋重度吸菸者與有家族史者,桃園市則進一步擴大至職業暴露與空污相關工作族群,如宗廟與工業區從業者,補足了國家篩檢政策的缺口。
彭家勛強調,傳統胸部X光片敏感度低,常錯失早期發現的機會,導致確診時已屬晚期、死亡率偏高,而低劑量電腦斷層具有高解析優勢,能清楚掌握早期病灶,「所以桃園去年推動就發現偵測到非常多的病人都是早期的,這樣看來,未來台灣在肺癌的死亡率應該會下降。」透過這個計畫,也證明LDCT是一項值得大力推廣的策略,並呼籲高風險族群及早追蹤、及早發現,避免重蹈過去許多名人因延誤而病逝的遺憾。
桃園市衛生局局長賈蔚也呼籲高風險族群踴躍參與篩檢,後續將持續以實證具風險暴露之族群優先納入篩檢對象,以精準篩檢進一步提升肺癌防治成效。
更多肺癌篩檢相關訊息,可至衛生局網站點選肺癌防治查詢,或撥打諮詢服務專線03-334-0345洽詢。另為鼓勵市民參與篩檢,凡於114年1月至10月期間完成任一項預防保健癌症篩檢或桃園市擴大肺癌篩檢者,可透過桃園市民卡App填寫問卷,有機會抽中智慧型手機!相關活動訊息可至衛生局網站(公告後網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