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裡面(台股)應該算是最純的AI軟體公司。」 今年5月底意藍資訊(以下簡稱意藍)預計上櫃,登錄在數位雲端類股。
創辦人暨總經理楊立偉敢喊「純血AI股」並不是空口白話,因為無論是自然語言處理(NLP)、搜尋引擎或大數據等AI的核心技術,早就在這家公司的DNA中。
所以當其他公司在趕著為產品注入AI血液,2007年成立、正臨成年之際的意藍,只需要在既有的骨架上長出肌肉,「圈子裡都說我們幫大家先開路,讓資本市場比較認識:原來台灣也可以有純的AI軟體股。」楊立偉說。
AI掀新成長動能,挾自有大型語言模型上櫃
意藍2024年營收約新台幣1.83億元,最主要的服務是「網路聲量觀測平台OpView」,營收佔比、續約率和毛利率都達到8成以上。
OpView運用語意分析技術,協助客戶追蹤和分析網路輿情,應用領域包含市場行銷、公關、公共議題追蹤和學術研究,目前客戶以金融、零售跟高科技業居多,政府單位亦占1~2成。
AI最熱的關鍵技術,幾乎與OpView的運作基礎重疊。這波AI熱潮讓楊立偉看到很大的成長動能,才決定選在這個時機點上櫃,「我們剛好搭到浪潮,也要趕快升級自己的技術,不然技術迭代得很快。」
楊立偉表示,意藍大概2年前開始,就將生成式AI結合既有語意分析技術,並整合大量網路輿情數據。2024年更是鎖定AI市場領域的關鍵年度,意藍全力投入敏捷開發,整體產品的開發流程和步調,都加快到每個月更新一個版本,才跟得上AI動態。
舉例來說,意藍陸續開發原生的AI應用,像是自有的大型語言模型「eLAND GOAT」,蒐集了台灣社群網站、網路媒體的繁體中文語料進行訓練。
利用eLAND GOAT,意藍為當家產品OpView加上「輿情GPT」功能。過去OpView回收了輿情資料後,還需要經過人工判讀,有了輿情GPT後,使用者可以針對爬取到的輿情資料,用口語和AI輿情顧問諮詢細部問題,由AI來協助分析、給予解答, 「它不像ChatGPT空泛地給你一個通用的準則,輿情GPT會基於台灣的輿情資料,立刻閱讀分析之後,講出符合實情的答案。」 楊立偉解釋。
除此之外,楊立偉說eLAND GOAT也專精於處理企業應用,意藍去年就多了一項新生意:提供企業小型化、特式化的地端模型。
「把輿情的資料當成湯底,再加入企業內部的資料,訓練出來專屬企業的AI模型。」楊立偉表示,直到去年企業要擁有專屬AI模型,成本至少上千萬元,意藍現在能夠以1年100萬元以內的價格、4個禮拜內幫客戶訓練好一套標準化模型,「今年模型的優化跟效能技術,我們做起來已經很成熟了,所以可以壓到這樣子的價錢,企業就很好入手啊!」
只不過,就算AI熱潮爆發,還是要經歷一段教育市場的時間,楊立偉說早期要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向企業喊話: 「意藍能把Google搜尋搬到你的公司——如今情景相似,要讓客戶理解每家公司都能有自己的ChatGPT。」
技術洗牌!碩果僅存的本土搜尋引擎拼再生
除了訓練自家大型語言模型,楊立偉也抓準另一個全球性的AI趨勢,將語言模型整合搜尋引擎。
回溯至2008年,意藍收購提供企業內部搜尋服務的子公司「龍捲風科技」,至今仍是支持OpView運作的基礎搜尋引擎,「每次查詢都是動輒十幾億到百億筆的資料,這個是我們最驕傲的自有核心。」楊立偉表示,意藍也整合搜尋技術,推出新的「AI Search」系列產品,去年營收佔比年成長率達40%,今年則預估成長率超過60%。
目前「AI Search」系列產品主力在知識管理(KM)和電子商務(EC),以針對企業知識管理的AI Search for KM為例,除了內部資料,包含新聞、社群輿情,或者是政府開放資料,AI都會自動向外部搜尋,「這個工程還蠻大的,我們要把全部的資料預先建好在語意空間的向量索引,比較少人有做這麼底層,可是這些下水道工程不做,上面的服務也做不好。」楊立偉說。
龍捲風雖然是台灣少數存活下來的本土搜尋引擎,過去沒辦法發展到像Google一樣面向大眾的規模,楊立偉認為,關鍵在於Google率先找到成功的商業模式,「它在包含關鍵字廣告、SEO優化等所帶動的整體流量跟生態產業、廣告產業,是比較厲害。」
不過,生成式AI帶動自然語言問答的新資料搜索型態,加上AI能代理數據專案大量資料處理前置作業,技術洗牌讓楊立偉嗅到從企業端轉向消費者端,重新推出台灣搜尋引擎的機會, 「搜尋引擎呈現樣式會改變,我們說不定有機會再推出一個套上大型語言模型的搜尋引擎。」 如果願望成真,等於意藍會站上另外一個極大、極競爭,且早已沒有台灣公司存在的搜尋引擎戰場。
但無論如何,蹲點了18年迎來的AI浪潮,抓穩了,就會是意藍躍級的跳板,台灣股票版上第一家「最純的」AI軟體公司,能不能成為「最強的」一家?要看意藍成年禮後,新的一條成長曲線走勢。
延伸閱讀:小北百貨挑戰500店!平均單店營收不輸寶雅,但「爸媽的半夜救星」有2大罩門?
OpenAI掀戰!若Google因反壟斷案被分拆,將「樂意收購Chrome瀏覽器」
責任編輯:李先泰
延伸閱讀
一人獨角獸時代來臨:小型AI團隊,也能創下營收億元的奇蹟
Google流量雪崩!AI Overviews成內容網站殺手:用戶只預覽不點擊,創作者收入驟減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