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news今日新聞] 曾遭前夫家暴的西班牙女性莉娜(Lina),今年1月因再次被威脅向警察報案,但經警方AI系統VioGén判定為「中風險」的三週後,莉娜慘遭前夫殺害,引發民眾質疑AI系統的保護能力。精神醫學專家、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副院長李俊宏表示,VioGén只是用於風險分級的「假AI」,並沒有比台灣現行的量表高明,台灣攔截潛在傷害的資源比西班牙多,持續精進系統是比較可行的目標。
據BBC中文網報導,莉娜(Lina)今年1月因再次被前夫威脅施暴向警察報案,警方將案件登記在VioGén(性別暴力再犯風險綜合監測)。這是用於評估女性再次遭同一男子襲擊可能性的系統,莉娜被評為「中風險」,向性別暴力法庭申請保護令也遭拒絕,但在三週後莉娜慘遭前夫殺害。這起悲劇也引發VioGén保護女性能力的質疑。
VioGén會詢問關於35個關於虐待及其強度、施虐者是否有武器、心理健康等問題,並將風險分級為「可忽略」、「低」、「中」、「高」或「極度危險」,協助警方分配資源。警方會在1週內跟進高風險受害者、中風險則要30天。
北美和歐洲都使用工具評估再次受到家暴的風險,但僅有西班牙將系統算法與警察實務緊密結合,但自2003年至2021年,西班牙有71名因家暴報警,卻被系統判定為「可忽略、中風險」的女性,遭伴侶或前伴侶殺害。
對此精神醫學專家、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副院長李俊宏在臉書發文指出,西班牙的作法並不能算是AI,僅是針對被家暴的個案,透過VioGén的電腦系統詢問35個問題後,計算分數來判斷風險,這與現行的許多量表的問題、分數計算都一樣,,並非透過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算法去訓練跟應用,權重也是使用過去實證加權,而不是使用本土資料庫訓練演算法。
李俊宏直言,他將這種方式通稱為「假AI」,只是在漂亮的介面上做手算就能做到的事情,還犧牲了警方依據經驗,手動調整風險的靈活性,這說要比台灣現行的親密關係量表高明到哪裡去,個人是不怎麼相信的。
李俊宏也坦言,所有量表都會有偽陽、偽陰的問題,要全不漏接,量表做不到,就算是AI也不可能,但講殘酷一點,風險分級就是資源分級,包括治療資源與防護資源,若被判為中風險,在警方訪視之前,只能靠自己的安全意識跟守望相助。
李俊宏也對比台灣狀況指出,現實世界不可能做到零漏接,台灣目前在家暴防治上,除了警政,還有衛政、社政,資源比西班牙多,要做到「攔截潛在傷害」,系統持續檢討精進,或許是比較可行的目標,也比較容易留任優秀的人員。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如果您或家人、朋友遭受家庭暴力、性侵害或性騷擾的困擾,或是您知道有兒童、少年、老人或身心障礙者受到身心虐待、疏忽或其他嚴重傷害其身心發展的行為,請主動撥113,透過專業社工員處理,救援受虐者脫離危機。
※ 拒絕暴力請撥打:11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