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不只是閱讀的空間,更是地方創生的基地,也是帶動社區共感的核心。本集《在書海裡找到家鄉》看到四間書店是如何用行動改變地方。
苗栗的「掀冊店」多年來協助讓地方農民、高中生、大學生互助,再用地方創生的經驗,參與式預算的方法,公私協力合作,串聯地方資源,讓兒童提案、投票,選出屬於自己的預算要如何使用,這場行動,正在苗栗種下一顆顆民主的種子,也替苗栗的未來鋪一條路。
新北市永和的「綠書店」把原本又臭又髒的”瓦磘溝”,變成充滿生機、生態蓬勃的河川,串辦書店的夫妻倆還以瓦磘溝為原型,出版了繪本《醜泥怪》,讓孩子們從書本中認識家鄉的河川,了解永續的重要性。
全台的獨立書店中,有很多書店取名為「有機書店」。這裡的「有機」代表一個種籽會持續發芽成長,和地方一起長出最適合的模樣。新竹關西的「石店子69有機書店」不賣書,而是「以書換書」,目的是推廣閱讀,也結合住宿。他們也和新竹關西的在地媽媽合作,打造「共好食堂」,改變了一條老街的命運。
受到「石店子69有機書店」創辦人盧文鈞的啟發,桃園龍潭也出現一家「閱過山丘有機書店」,創辦人胡珮寰正攜手社區,打造屬於茶鄉的地方創生,她要翻轉老社區,也要照顧地方長輩。
鏡新聞已上架86台,若無法收看,請洽詢當地系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