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ota 對性能車與賽車運動的熱情,始於 2007 年以 TEAM GAZOO 之名首次參加德國紐柏林 24 小時耐久賽,正式踏入賽事領域,奠定了後續發展的基礎。2015 年,Toyota 將旗下所有賽車相關業務整合為 TOYOTA GAZOO Racing,進一步強化品牌在賽道上的布局。
Toyota 對性能車與賽車運動的熱情,始於 2007 年以 TEAM GAZOO 之名首次參加德國紐柏林 24 小時耐久賽。
到了 2017 年,GR 品牌正式成立,首款市售性能車 Yaris GRMN 隨之問世,象徵 Toyota 將賽道經驗轉化為道路性能的開端。2020 年 1 月,GR Yaris 於東京改裝車展首度亮相,以全新開發的平台和四輪驅動系統,展現品牌對性能的極致追求。台灣市場方面,總代理和泰汽車於 2021 年 8 月 3 日正式導入 GR Yaris,讓本地車迷得以親身體驗 GAZOO 精神的結晶。隨著時間推進,小改款 GR Yaris 於 2024 年 1 月在東京改裝車展登場,12 月 19 日,和泰汽車也宣布導入,為熱血車迷帶來進一步進化的駕馭體驗 (自排版本因車型規劃元素,目前仍與日本原廠積極爭取中)。
到了 2017 年,GR 品牌正式成立,首款市售性能車 Yaris GRMN 隨之問世,象徵 Toyota 將賽道經驗轉化為道路性能的開端。
2020 年 1 月,GR Yaris 於東京改裝車展首度亮相,以全新開發的平台和四輪驅動系統,展現品牌對性能的極致追求。
隨著時間推進,小改款 GR Yaris 於 2024 年 1 月在東京改裝車展登場,12 月 19 日,和泰汽車也宣布導入,為熱血車迷帶來進一步進化的駕馭體驗。
※新在哪裡?
外觀:
●車頭下方中央進氣壩採全新三段獨立分拆式設計,方便在賽道受損時可快速替換。
●車頭保險桿兩側進氣口迎來全新設計,優化空氣力學。
●第三煞車燈與後霧燈移至車尾中央,提升激烈操駕時的辨識度與避免飛沙走石造成的磨損。另外也移除廠徽配置。
●提供新色鈦曜銀,雪貂白、晶燦紅、疾競黑等車色選擇也依然保留。
●車頭依舊搭載反射式LED頭燈(手動水平調整)、LED日行燈、前霧燈。
●依舊配置碳纖維車頂、輕量化鋁合金引擎、GR銘牌等。
●輪圈依舊配置18吋BBS鍛造式輪圈(225/40R18),搭配GR紅色塗裝卡鉗。
內裝:
●內裝更加駕駛導向,中控台以朝向駕駛座傾斜15度,並搭配離合器踏板角度與中控按鍵位置的調整,使操作流暢度更勝以往。同時儀表台降低50mm,駕駛座椅位置下調25mm,提供駕駛更寬闊的視野。
●副駕駛前方置物空間加大,滿足車主攜帶賽車裝備的需求。
●內裝材質選用GR Gun Metallic特殊塗裝,可以降低光線干擾。
●雙前Ultrasuede麂皮與皮質跑車座椅針對背部與腰臀部分新增BRIN NAUB類麂皮材質,降低激烈操駕時造成的身體滑動與靜電帶來的不適感。
●原先雙環式附4.2吋全採MID儀錶升級為12.3吋數位儀錶。
●依然標配7吋觸控螢幕(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雙區恆溫、6具揚聲器、三輻式真皮方向盤、真皮排檔桿頭材質等。
安全:
●TSS 2.0智動駕駛輔助系統升級為TSS 3.0,新增RSA限速辨識輔助系統、BSM盲點偵測系統、RVC倒車影像輔助系統以及前4後4停車輔助雷達。
●標配6顆安全氣囊。
動力&底盤:
●依舊搭載1,618c.c. G16E-GTS直列三缸渦輪增壓汽油引擎,配合iMT六速手排變速箱以及GR-FOUR四輪驅動(附Torsen LSD前後軸限滑差速器)。
●新增NACA導風管以及冷卻套件,可以提升引擎在激烈操駕下的散熱表現。
●馬力自261PS@6,500rpm提升至280PS@6,500rpm (+19PS),扭力自36.7kgm@3,000~4,600rpm提升至39.8kgm@3,250~4,600rpm (+3.1kgm)。
●平均油耗自12.7km/l降低至11.5km/l,能源效率等級自4提升至5。
●強化懸吊系統設計,提升避震承受力,配合車身剛性提升,穩定性與操控表現更勝以往。依然採前獨立麥花臣、後獨立雙A臂,皆附防傾平衡桿。
●全新調校離合器踏板,操作性與駕駛回饋感大幅提升
●推出全新設計GR-FOUR四輪驅動系統調整模式,提供Normal、Gravel及Track共三種扭力分配調整模式可選擇,其中Track模式可依據路況自動調整前驅、四驅、後驅扭力分配。
●新增針對油門反應、EPS靈敏度的駕駛模式調整功能,包含Sport、Normal、Eco三種模式。
●煞車系統為前對向4活塞、對向後2活塞卡鉗。
外觀方面,小改款 GR Yaris 延續賽道導向設計思維,針對細節進行優化。車頭中央的進氣壩改採全新三段式獨立分拆設計,不僅造型更具戰鬥氣息,也考量到賽道使用時的維修效率,便於在受損後快速更換。前保桿兩側的進氣口也經過重新設計,以提升整體空氣力學表現。車尾部分,第三煞車燈與後霧燈調整至中央位置,不僅提升激烈駕駛時的辨識度,也有助於降低飛沙走石造成的損耗,同時取消原本的廠徽設計,呈現更純粹的賽車風格。車色方面新增了金屬質感濃厚的鈦曜銀,原有的雪貂白、晶燦紅與疾競黑等車色也持續提供。車頭維持反射式 LED 頭燈 (手動水平調整)、LED 日行燈與前霧燈的配置,展現實用與辨識兼具的風格。性能化的外觀元素同樣沒缺席,包括碳纖維車頂、輕量化鋁合金引擎蓋,以及 GR 專屬銘牌,而 18 吋 BBS 鍛造輪圈搭配 225/40R18 性能胎與紅色 GR 煞車卡鉗,也持續傳遞濃厚的熱血氛圍。
本次試駕車款為小改款 Toyota GR Yaris,建議售價為新臺幣 205 萬元起。
小改款 GR Yaris 延續賽道導向設計思維,針對細節進行優化。
車頭維持反射式 LED 頭燈 (手動水平調整)、LED 日行燈與前霧燈的配置,展現實用與辨識兼具的風格。
車頭中央的進氣壩改採全新三段式獨立分拆設計,不僅造型更具戰鬥氣息,也考量到賽道使用時的維修效率,便於在受損後快速更換。前保桿兩側的進氣口也經過重新設計,以提升整體空氣力學表現。
車身尺碼長寬高維持 3,995x1,805x1,455mm,軸距為 2,560mm。
性能化的外觀元素同樣沒缺席,包括碳纖維車頂、輕量化鋁合金引擎蓋,以及 GR 專屬銘牌。
18 吋 BBS 鍛造輪圈搭配 225/40R18 性能胎與紅色 GR 煞車卡鉗,也持續傳遞濃厚的熱血氛圍。
車尾部分,第三煞車燈與後霧燈調整至中央位置,不僅提升激烈駕駛時的辨識度,也有助於降低飛沙走石造成的損耗,同時取消原本的廠徽設計,呈現更純粹的賽車風格。
車尾下方維持配置熱血沸騰的雙邊單出排氣尾管。
內裝方面,小改款 GR Yaris 進一步強化駕駛導向的布局,將中控台整體向駕駛座傾斜 15 度,同時針對離合器踏板角度與中控按鍵位置進行微調,讓操作更順手、更直覺。儀表台高度降低 50mm,搭配駕駛座椅下調 25mm,不僅提升駕駛視野,也強化整體駕馭沉浸感。副駕駛座前方的置物空間同步放大,便於放置頭盔等賽車裝備,貼近車主實際使用需求。內裝多處採用 GR Gun Metallic 特殊塗裝,有效減少日光反射對駕駛注意力的干擾。座椅部分,雙前座跑車椅以 Ultrasuede 麂皮與皮質包覆,背部與腰臀區域新增 BRIN NAUB 類麂皮材質,提供更佳的包覆力與穩定性,減少激烈操駕時的滑動感與靜電困擾。科技配備方面,原先的雙環式儀錶升級為 12.3 吋全數位儀錶,顯示資訊更完整。其他配備則維持原有水準,包括 7 吋觸控螢幕 (支援Apple CarPlay與Android Auto)、雙區恆溫空調、六具揚聲器、三輻式真皮方向盤與真皮排檔桿頭等,兼顧操駕熱血與日常實用。
內裝進一步強化駕駛導向的布局,中控台整體向駕駛座傾斜 15 度。內裝多處採用 GR Gun Metallic 特殊塗裝,有效減少日光反射對駕駛注意力的干擾。
儀表台高度降低 50mm,搭配駕駛座椅下調 25mm,不僅提升駕駛視野,也強化整體駕馭沉浸感。
雙前座跑車椅以 Ultrasuede 麂皮與皮質包覆,背部與腰臀區域新增 BRIN NAUB 類麂皮材質,提供更佳的包覆力與穩定性,減少激烈操駕時的滑動感與靜電困擾。
副駕駛座前方的置物空間同步放大,便於放置頭盔等賽車裝備,貼近車主實際使用需求。
方向盤採用三幅式,外圈施以真皮包覆搭配紅色縫線,下方具有 GR 徽飾,盤徑不大,握感良好。
原先的雙環式儀錶升級為 12.3 吋全數位儀錶,顯示資訊更完整。
針對離合器踏板角度與中控按鍵位置進行微調,讓操作更順手、更直覺。
手煞車拉柄施以真皮包覆,搭配紅線縫線增添熱血氛圍。
中控台維持配置 7 吋觸控螢幕 (支援Apple CarPlay與Android Auto) 以及雙區恆溫空調
提供 Type-C USB 充電孔。
後座空間適合身材嬌小或孩童乘坐,雖無中央扶手但提供置物凹槽。
GR Yaris 的行李廂標準置物容積為 141 公升,後排座椅放倒後可載 4 顆 18 吋胎圈。
障板下方可見隨車工具。
安全科技方面,小改款 GR Yaris 將原有的 TSS 2.0 智動駕駛輔助系統升級為更先進的 TSS 3.0,功能更加完善。此次升級新增了 RSA 速限辨識輔助系統、BSM 盲點偵測系統、RVC 倒車影像輔助與前後各四具停車雷達。全車標配六具安全氣囊,提供基本且完整的被動安全防護,讓駕駛在享受操控樂趣的同時,也兼顧行車安全。
原有的 TSS 2.0 智動駕駛輔助系統升級為更先進的 TSS 3.0。
此次升級新增了 RSA 速限辨識輔助系統、BSM 盲點偵測系統、RVC 倒車影像輔助與前後各四具停車雷達。
動力方面,小改款 GR Yaris 持續搭載 1,618c.c. G16E-GTS 直列三缸渦輪增壓引擎,結合 iMT 六速手排變速箱與 GR-FOUR 四輪驅動系統,並配備前後 Torsen 限滑差速器。在動力表現上,經過重新調校後最大馬力提升至 280PS、最大扭力達 39.8kgm,同時新增 NACA 導風管與冷卻套件,有效改善熱衰退情況。平均油耗由12.7km/L降至11.5km/L,能源效率等級由第四級降至第五級。
小改款 Toyota GR Yaris 持續搭載 1,618c.c. G16E-GTS 直列三缸渦輪增壓引擎,結合 iMT 六速手排變速箱與 GR-FOUR 四輪驅動系統,並配備前後 Torsen 限滑差速器。
在動力表現上,經過重新調校後最大馬力提升至 280PS、最大扭力達 39.8kgm,同時新增 NACA 導風管與冷卻套件,有效改善熱衰退情況。
底盤部分同樣進行優化,強化避震系統設計與車身剛性,前麥花臣、後雙 A 臂懸吊系統維持不變,並配備防傾平衡桿以強化過彎支撐力。離合器踏板也經重新調校,提升踩踏回饋與操作精準度。此外,全新 GR-FOUR 四驅系統引入三種駕駛模式 - Normal、Gravel、Track,讓駕駛者可依路況自由選擇不同的扭力分配設定,其中Track模式可自動調整驅動比例以最佳化循跡性。全新駕駛模式選擇功能也納入對油門反應與轉向輔助系統 (EPS) 靈敏度的調整,提供 Sport、Normal、Eco 三種設定,滿足日常與熱血駕駛需求。煞車系統方面,採用前四活塞、後雙活塞對向卡鉗設計,確保強勁動力之下的制動穩定與信心。
全新駕駛模式選擇功能也納入對油門反應與轉向輔助系統 (EPS) 靈敏度的調整,提供 Sport、Normal、Eco 三種設定,滿足日常與熱血駕駛需求。
全新 GR-FOUR 四驅系統引入三種駕駛模式 - Normal、Gravel、Track,讓駕駛者可依路況自由選擇不同的扭力分配設定,其中 Track 模式可自動調整驅動比例以最佳化循跡性。
底盤部分同樣進行優化,強化避震系統設計與車身剛性,前麥花臣、後雙 A 臂懸吊系統維持不變,並配備防傾平衡桿以強化過彎支撐力。
小改款 GR Yaris 上山的第一印象,就是底盤調校明顯更細膩。雖然整體仍維持偏向拉力取向的設定,但避震阻尼比以往略為收緊,在彎道中多了點支撐性,卻又不會過於死硬。車輛在過彎時依然帶有些微側傾,但這樣的彈性,反而讓人更能感受到車身動態的節奏與駕駛樂趣。搭配四輪驅動系統與緊湊的軸距,車身靈活又安定,切入彎角時能精準控制路線,出彎則能感受到重心移動與抓地力之間的自然過渡。懸吊與防傾桿的細節調整讓操控更進化,尤其在山道連續彎之間,讓人玩得更有信心也更過癮。
GR Yaris 的齒比與動力銜接在臺灣山道上非常合拍,二檔與三檔之間的運用得心應手,即便維持在 Normal 模式,也已經有相當快的節奏;切換至 Sport 模式後,油門反應變得更敏銳,適合更積極的操駕;而進入 Track 模式,車尾驅動比重明顯提高,能感受到油門催下去時尾部略帶推進的特性,提供更自由的過彎操控感。這三種駕駛模式各有樂趣,能對應不同駕駛者的需求與風格。即使只是輕鬆開、沒進入激烈操駕,四驅系統與優異的底盤設定依然提供絕佳安定感,這種“小車大能量”的組合,讓 GR Yaris 成為少數能在日常與熱血之間自如切換的駕駛樂趣代表。
總體來說,小改款 GR Yaris 更像是一台進一步被打磨成熟的戰鬥機器,動態表現更精準,保留了拉力靈魂,也提升了日常可用性。這種 “小車、大性能” 的設定,在現今市場中已屬難得,對於熱愛駕駛的人來說,它依舊是一款能讓人會心一笑的樂趣小鋼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