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慧(AI)與雲端應用需求持續強勁的帶動下,經濟部今天(22日)公布3月外銷訂單金額達530.4億美元,年增12.5%;累計首季接單金額達1494.7億美元,年增12.1%,創歷年同期次高。不過,經濟部也預警,受季節性因素與美中關稅戰升溫影響,4月訂單可能較3月下滑。
經濟部統計處22日公布3月外銷訂單530.4 億美元,月增7.3%,年增 12.5%;第 1 季外銷訂單1,494.7億美元,較上年同季增加12.1%,創歷年同期的次高水準。
按貨品別觀察,受惠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殷切,帶動電子及資訊通信產品接單成長,3月接單分別年增21.8%、11.4%、光學器材也年增10.4%;但化學品、塑橡膠製品因海外同業低價競爭、基本金屬因鋼鐵市場需求仍弱,都呈現負成長。
經濟部統計處處長黃于玲指出,3月接單強勁部分來自於季底效應,各廠商都會在3月份去衝訂單,所以3月通常會比較高,4月則可能因提前拉貨與基期墊高而下滑,預估4月將難以延續3月的高檔表現,預計是在500億到520億美元之間,呈現月減5.7%到月減2.0%,跟去年同月比較的話是呈現年增6.8%到年增10.4% 。
對於美中關稅戰是否有拉貨或減少訂單的跡象,黃于玲指出,少數廠商有提到客戶提前拉貨,也有人反應客戶下單相對保守,所以訂單有增有減,目前無法估計影響程度。她說:『(原音)所以基本上3月份的一個訂單的一個增加,它成長的話,如果因為受拉貨影響,它當然就是有貢獻它的成分在裡頭,只是一個減少、一個增加,到底最後的狀況怎樣子,廠商沒辦法跟我們講。』
在主要訂單來源方面,金額最大的仍是美國,增30.7%,電子產品年增51.9%最多;中國大陸及香港居次,訂單為105.3億美元,月增4.3%,但年減5.3%,黃于玲分析,主要是一家IC設計廠商剛好遇到新舊產品交替期,所以減少接單,若扣掉此因素,中國訂單跟過往差不多。
至於4月美中關稅戰升溫,黃于玲認為,可以想見對中國大陸是比較嚴峻的挑戰,在出口部分可能會受限,但他們也有刺激內需政策,我國部分廠商也是主攻中國內需市場,後續影響仍要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