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防中企洗產地!美對東南亞太陽能進口開鍘 最高課3521%關稅

上報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2天前 • 劉孜芹
安裝公司正在美國1戶人家的屋頂上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美聯社)
安裝公司正在美國1戶人家的屋頂上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美聯社)

美國宣布預計對來自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太陽能產品,課徵高達34.4%至3521%不等的反傾銷與反補貼關稅。美方指控這4個國家企業接受政府補貼,並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出口到美國,損害本土產業。此舉雖然有利於美國本土製造商如「第一太陽能」和「韓華Q Cells」,但也會提高再生能源開發成本,對依賴進口的美國太陽能產業構成壓力。

彭博新聞報導,美國商務部21日宣布,將對4個東南亞國家的太陽能進口產品,課徵34.4%至3521%不等的新關稅。在歷時1年的貿易調查後,發現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太陽能製造商不當接受政府補貼,並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向美國出口產品。

美國商務部指出,柬埔寨因決定中止調查合作,被處以高達3521%的全國稅率。越南未被點名的企業則最高面臨395.9%的關稅,泰國為375.2%,馬來西亞則為34.4%。

其中,中國公司「晶科能源」(Jinko Solar)的越南廠產品將被課徵約245%的關稅,馬來西亞廠則為40%。「天合光能」(Trina Solar)的泰國產品是375%,越南產品則為200%。「晶澳太陽能」(JA Solar)的越南模組則被課徵120%關稅。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數據指出,去年美國從這4個國家進口價值129億美元的太陽能設備,占總進口模組的77%。

這項調查是由美國本土太陽能製造商提起,在前總統拜登任內啟動。新關稅有利於本土製造商,潛在受益者包括南韓公司韓華在美國投資的「韓華Q Cells」與「第一太陽能」(First Solar)等企業。不過,這些關稅的實施仍取決於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的獨立裁定,ITC預計在1個月內判決,這些進口產品是否對美國製造商造成傷害或構成威脅。

這些新課徵的「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是為了抵消不公平補貼和低價傾銷對市場的衝擊,將疊加在川普的對等關稅之上,對全球供應鏈與市場造成更大擾動。

報導指出,12年前,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產品徵收反傾銷關稅之後,中國製造商的應對措施就是「洗產地」,前往其他未受關稅影響的國家,設立營運據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