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嫌自家人愛賒帳退貨 中企不想聽北京的話轉內銷:海外客戶更靠譜

上報

更新於 3小時前 • 發布於 3小時前 • 陳玟穎
中國出口商抱怨國內零售商愛賒帳、退貨率又高,因此決定不推動內銷業務。圖為一名店員於4月12日在北京的一間Crocs專賣店接待顧客。(美聯社)
中國出口商抱怨國內零售商愛賒帳、退貨率又高,因此決定不推動內銷業務。圖為一名店員於4月12日在北京的一間Crocs專賣店接待顧客。(美聯社)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達145%的關稅後,美中貿易幾近停擺,北京當局則加強呼籲出口商尋找本地買家作為替代。但中國企業抱怨國內打價格戰、利潤微薄,而且下游零售商愛賒帳,還想退回滯銷商品,讓部分業者決定不聽北京的話,繼續尋找非美國的海外合作夥伴。

路透社23日報導,在美中貿易戰之際,北京力推促進國內消費,擴大內需,呼籲出口商拓展內銷市場。然而,中國東部一間服裝廠的負責人錢諾(Eno Qian,音譯)表示,她每外銷一件商品就可賺取20元人民幣,但在國內市場出售相同商品,利潤僅剩十分之一,對她來說,轉向內銷市場「根本行不通」。

拖欠貨款、退貨率太高 中國出口商:海外合作夥伴更靠譜

錢諾表示,她已「決定不再推動內銷業務」,因為國內市場利潤太低,而且中國零售商常常拖欠貨款,不然就是要求退回滯銷商品,導致現金流風險(cash flow risks)過高。她說,「外國合作夥伴相對穩定多了」。許多依賴出口的工廠也譴責,中國市場需求疲軟、削價競爭太激烈、利潤微薄、貨款延遲,和產品退貨率高。

中國電商巨頭京東祭出刺激措施,表示未來一年將推出一項2000億人民幣的基金,協助出口商將產品銷往國內市場。外送平台美團也表示,將在行銷等方面協助出口企業打入內需市場。但錢諾表示,她真正需要的是「稅務與補貼方面的支持」。她現在已經因為美國關稅導致銷售額下滑30%,並已被迫裁員,「最糟的情況下,我們可能得關掉工廠。」

在中國南方經營一家內衣工廠的連大為(David Lian,音譯)表示,國內市場「對價格極度敏感,宣傳成本高,又常退貨」。他指出,外國客戶通常會下大量批發訂單,而中國國內市場則以「零售與小批量」為主。因此,他正尋找中東、俄羅斯、中亞與非洲的新客戶。

澳洲蒙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施鶴齡(He-Ling Shi,音譯)表示,「在中國,因為競爭極其激烈,利潤非常、非常薄,有時甚至幾乎是零。如果一些出口商轉向內銷,可能會因此倒閉。」他補充說,「這將進一步削弱消費力,因為如果有人倒閉了,他們就沒有收入可在國內市場消費。」

北京推出口轉內銷  但關鍵在於得先讓民眾敢花錢

分析人士指出,這些困境突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過度依賴出口拉動成長的結構性問題,也暴露出中國急需提升民眾收入、刺激消費的迫切性。他們警告,當中國市場供應的商品增加時,如果缺乏提振內需的財政刺激政策,可能帶來反效果,擠壓企業生存空間,加劇通縮壓力。

施鶴齡表示,政府強調扶持出口商轉內銷的政策,主要是為了向國內展示實力,並對華盛頓表達抗衡態度。但經濟學家更關注的,是中國是否會推出具體的需求端(demand-side)刺激措施。

中國去年的零售總額達43.2兆元人民幣,是對美出口總額3.7兆元的11倍多。英國經濟研究機構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分析師普理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估算,若未來2年對美出口損失2兆元人民幣,理論上只需同期消費成長4%就能抵消損失。但他指出,若消費者對經濟前景缺乏信心,或政府不願提供更慷慨的社會保障,他們不會動用儲蓄來增加消費。另一個選項是工資快速上升,但在當前企業受到關稅衝擊的情況下,這並不現實。

英國研究機構「GlobalData TS Lombard」亞太區資深經濟學家廖敏雄(Minxiong Liao,音譯)說,「關鍵在於強化社會安全網,特別是長期延宕的養老金與財政改革。」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