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中職

獨家專欄》中華職棒輸出大聯盟的唯一一人:倪福德

我只想寫寫體育

更新於 03月22日06:43 • 發布於 03月22日00:54

隨著「台灣隊長」陳傑憲和母球隊統一獅簽下了2億元的大合約之後,去年12強幫助台灣拿下世界冠軍,還奪下了大會的最有價值球員的台灣隊長,本來賽後一度傳出有國外球隊對他有興趣,甚至台灣隊長有可能旅美的消息,目前看來可能性都降到了最低。

但其實對陳傑憲而言這也是明智且非常正確的判斷,這張合約保障了陳傑憲未來10年至少可以領到1.68億元(其他3200萬元為激勵獎金),考量到陳傑憲已經31歲了,這張合約能夠讓他到41歲都還領著高薪。旅外雖然薪資可能會超越這張在國內看起來已經是天文數字的大約,但是誰能保證到了外國,陳傑憲能還領高薪到超過40歲呢?

「台灣隊長」陳傑憲和統一獅簽下了2億元的大合約之後,旅美可能性降至最低。(圖片來源:統一獅官方粉絲團)
「台灣隊長」陳傑憲和統一獅簽下了2億元的大合約之後,旅美可能性降至最低。(圖片來源:統一獅官方粉絲團)

另外,不論是到日本或是美國,都得要重新再適應環境,尤其是美國,很可能還是要從小聯盟奮鬥起,生活非常辛苦,尤其杰憲已經是有家庭有孩子的人了,所以能夠看到他和母球隊統一獅順利談成這張雙方都滿意的約實在太好了,統一獅如願留下了看板人物,而陳傑憲也成為台灣第一高薪的職棒球員,證明了自己的價。

只是不免還是感到有些可惜,台灣的職業棒球還是無法像日本或韓國那樣,輸出球員到棒球最高殿堂美國大聯盟,截至目前,台灣已經有17位球員登上過大聯盟了,但是這裡面壓倒性地多數,都是早早旅美並且努力不懈才能圓夢成功,尤其是成功前長期待在小聯盟的苦以及辛酸,只能往肚子裡吞,且這些人還算是幸運的,能夠成功圓夢一舉站上大舞台,更多的是在小聯盟層級就升不上去,直到最後離開美國時依舊無法上大聯盟的球員。

而如果是像日韓大多數登上大聯盟的選手,幾乎都是在日本職棒或是韓國職棒已經打出成績,甚至是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大球星後才旅美,這樣的情況看起來路似乎相對沒有那麼艱鉅。首先,在國內職棒奮鬥,環境較為熟悉,對一些甚至還不滿弱冠之年的年輕球員,這樣的環境較為穩定,不像台灣旅外的小聯盟選手,孤身在異鄉打拼,什麼事都要自己來,能獲得的幫助很少,且很多生活瑣事得自己應付面對。

再來,在國內打球的薪資水平也遠勝過待在小聯盟,雖然好的球員能有一筆不錯的簽約金,但在國內也是會有簽約金,且持續不斷的有不錯的薪資收入,對生活和心境的穩定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當然,我並非鼓吹球員都要留在國內打職棒,而是認為日韓的制度相對較完整,球員很願意留下來打拼到一定的年限後再挑戰大聯盟,不但那時球技已經成熟且在國內已經是球星,名利雙收;挑戰大聯盟時,很多都是直接以大聯盟約簽下,到美國時直接從最高殿堂開始奮鬥起。近年最好的例子就是山本由伸,成為日本最好的投手並坐擁高薪數年,之後再挑戰美國更高殿堂,拿到更高的薪水,也直接進入了大聯盟球隊的先發輪值,成為球隊相當倚重的球員。

山本由伸成為日本最好的投手後再挑戰美國更高殿堂,直接進入了大聯盟球隊的先發輪值,成為球隊相當倚重的球員。(圖片來源 LINE TODAY:AP/達志影像)
山本由伸成為日本最好的投手後再挑戰美國更高殿堂,直接進入了大聯盟球隊的先發輪值,成為球隊相當倚重的球員。(圖片來源 LINE TODAY:AP/達志影像)

而韓國的話,近年在大聯盟的代表人物金河成也是走類似路線。與之對比的是畢業後直接赴美挑戰大聯盟的崔志萬,在小聯盟苦蹲多年登上大聯盟,卻遊走各隊未能和任何一支大聯盟球隊簽下穩定的長約,生涯薪資也遠遠不及在韓國職棒後才赴美的球員。

金河成也是先在韓國職棒數年後後才赴美挑戰大聯盟。(圖片來源 LINE TODAY:AP/達志影像)
金河成也是先在韓國職棒數年後後才赴美挑戰大聯盟。(圖片來源 LINE TODAY:AP/達志影像)

回到台灣,過去登上大聯盟的17位球員,撇除掉曹錦輝是旅美後回台,之後又再赴美的極特殊情況外,只有一個人可以在毫無旅外經驗,且經過國內職棒洗禮數年後再成功赴美且登上大聯盟,真真正正可以算是中華職棒輸出的唯一一人,那個人就是倪福德。

且倪福德厲害的地方是,目前還只有他一個人成功,陳傑憲簽下大約之後,下一個可以期待走「日韓」傳統路線,由中華職棒輸出,登上美國職棒大聯盟的台灣球員,還不知道在哪裡。

倪福德當初會赴美也有點被「逼上梁山」的感覺,因為母球隊中信鯨解散了,他也成為自由球員。不過因為他在中華職棒的實力被看見,球隊解散的那一年他還拿下了中華職棒的三振王,所以不只國內,多支大聯盟球隊爭相邀請他加入,當然,倪福德後來拿到的也不是大聯盟約,也是要先從小聯盟開始投起,但是直接從3A起步,也比很多旅美的球員最後的終點還要高了。

倪福德雖然後來只在美國大聯盟投了2年,但還是有兩件事相當值得稱道的,分別是:

1. 第一年備受倚重且表現優異,整季大聯盟出賽防禦率低到只有2.61

倪福德從3A出發,但很快他的機會到了,2009年6月29日,倪福德在大聯盟完成初登板,以中繼投手的身分上場,主投1.2局,雖然挨了一轟掉了1分,但不影響老虎隊對他的高評價,之後整季倪福德上了36場比賽,是那時老虎隊非常重要的牛棚投手。

倪福德雖然沒有什麼太過誇張的變化球或有著火球般的球速,但他有一手絕技,就是「藏球」。之前帶過他的「草總」謝長亨教練就有說過,倪福德在出手前能把球藏得很好,左臂延展時球藏在身體後面,打者很難看清,也因此球出手後打者能反應的時間就很短。而大聯盟的老虎隊投手教練也有相同看法,他甚至認為投手在把球投出前,球藏的最好不讓打者識破的,倪福德是他看過最好的。

倪福德這一年不但在老虎隊常常上場解任務(很多時候是「一人左」的角色),甚至那一年老虎隊和雙城打完162場季賽後因戰績相同得加賽一場決定季後賽資格的比賽,倪福德在如此重大的賽事也上場投球,可見他多麼被老虎隊給倚重。

倪福德在中信鯨解散的那年拿下了中職三振王,之後他轉戰美國小聯盟直接從3A起步。(圖片來源 LINE TODAY:AP/達志影像)
倪福德在中信鯨解散的那年拿下了中職三振王,之後他轉戰美國小聯盟直接從3A起步。(圖片來源 LINE TODAY:AP/達志影像)

2. 從來沒有被大聯盟的年度MVP得主敲過安打

接下來資料就比較冷門了,倪福德在大聯盟總共待了兩年,上場了58場,這中間當然也常常會遇到對方的強打者,尤其是左打的,而倪福德充分發揮了他之所以能成為「一人左」的特性,把這些頗負盛名的左打者,全部都解決掉了,打擊率是0。

倪福德的大聯盟生涯對決過曾經拿過MVP的打者,包括了:鈴木一朗、Joe Mauer、Justin Morneau、Josh Hamilton、Vladimir Gurrero和 Jason Giambi,總共10個打數,沒有被敲出半支安打,雖然免不了還是有保送,但除了一朗外,每一位都有被他三振的紀錄,雖然這些選手有的已過高峰,但畢竟是頗富盛名的打者,因此倪福德真的不簡單,也難怪教練會對他委以重任。

而其實除了上面曾拿過MVP的強打者外,準MVP等級的 David Ortiz和 Robinson Cano也都未能從倪福德手中敲出過安打,所有人加起來的打擊率是0,這其中除了Vladimir Gurrero外都是左打,而這也可以看出倪福德對到左打時,給球隊的安心感真的很重。

無論如何,倪福德身為中華職棒輸出到大聯盟至今為止的唯一代表,在大聯盟生涯尤其是第一年,還是相當夠力的。在國內職棒越來越健全的情況下,希望未來可以看到更多台灣選手能循日韓模式,在台灣打拼並取得名利雙收後再赴美,並一舉登上大舞台,我相信不久之後會再看到的,期待。

*文章為作者意見,不代表LINE TODAY立場。

▌專欄作者:我只想寫寫體育

筆名飛鳥,一個認真寫體育文章的爸爸,有時可以寫出讓人感動的故事,沒什麼事會每日更新,用心寫每一篇文章,品質應該不會讓你失望。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