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日經亞洲》報導,假設美國總統川普政府將關稅擴大至半導體產業,此舉可能會顛覆當前複雜的跨境供應鏈。正當美國和其他國家都在努力將所有產品集中到本國境內,這種事態發展可能導致晶片供應過剩。
從本周一(4月14日)開始,美國當局啟動晶片進口調查,這可能為半導體和晶片製造設備徵收關稅的辦法鋪平道路。
整體來看,半導體製造涉及遍布全球的複雜技術和製程網路。
全球半導體製程網路複雜
第一步,矽原料從美國和挪威出口到日本等國家,製成矽晶圓,其中信越化學和Sumco兩家日本公司共同控制全球約一半的矽晶圓市場。
矽晶圓電路形成的前端工序主要在台灣、南韓和中國進行,而後端設施在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的地區,包括東南亞、台灣和中國,將晶圓分切成一片片,然後封裝成組件,這些產品被安裝在中國和其他地方的電路板上,然後交付給客戶。
台積電(TSMC)與南韓三星電子是頂級前端廠商,這兩家晶圓代工大廠使用的晶片製造設備通常來自美國、日本和荷蘭。
若川普開徵半導體關稅,總部位於亞洲的台積電和三星可能會受到沉重打擊,這兩家公司都在美國投資前端生產線,但組裝等其他步驟在亞洲進行,將所有材料與設備搬到美國會很困難。
目前,美國是半導體的主要消費國。根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2024年,美洲消費全球半導體出貨量的30%左右,但美國僅佔全球生產能力的10分之一左右。
美洲消費全球半導體出貨量的30%
川普總統政府正在推動晶片製造商在美國開展更多業務。據媒體上周報導,川普威脅台積電,如果台積電不履行承諾在美國建廠,將對該公司徵收高達100%的關稅。
一家在日本設有生產設施的美國晶片製造商的高層坦言,現在宣佈在美國以外進行半導體投資,是有風險的。
AI晶片巨頭輝達本周一宣布,將在美國生產Blackwell高階AI晶片、AI超級電腦、AI伺服器,這是這家美國公司首次宣布未來4年投資美國打造5千億美元的AI基礎設施,這數字是輝達2024年全年營收的4倍。
Nvidia發表這類具體訊息,這是不同尋常的舉動,可能是為了緩解川普政府的監管壓力。除了關稅之外,該公司還面臨向中國出口AI晶片的限制。
Nvidia是一家無晶圓廠的晶片設計公司,將生產外包給台積電,其AI晶片主要在台灣生產,該公司周一表示,台積電已開始在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晶圓廠生產Blackwell先進晶片。
富士康與緯創將在德州生產超級電腦
台灣電子代工大廠鴻海精密(富士康)和緯創資通將負責生產超級電腦,這兩家公司都將在未來12到15個月內在德州工廠實現量產。
這些措施是否會增強美國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仍不清楚。
科技業研究機構TechInsights先前估計,在美國生產先進晶片的成本比在台灣生產成本僅高出約10%。
晶片製造商依賴荷蘭ASML的設備來完成AI半導體生產最重要的一步,如果美國對ASML晶片設備徵收關稅,將進一步提高成本。
這些額外的開支對幫助英特爾轉虧為盈計畫的作用不大,因為英特爾的生產主要在美國晶圓廠進行。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的報告預估,從2025年至2027年期間,全球晶片商計劃新完工108座半導體製造廠,比2021-2023年的三年新建廠數量增加約30%。隨著各界對中美緊張局勢和台灣局勢的擔憂加劇,許多新建晶圓廠都位於歐洲和亞洲國家,以提振當地的晶片生產。
3年內全球將新建成108座晶圓廠
川普政府奉行「美國優先」的政策,促使其他國家也開始在國內生產半導體裝置。SEMI總裁兼執行長馬諾查(Ajit Manocha)表示,由於亞洲存在政治和地緣政治風險,供應鏈正在加速推進多元化,半導體產業正在進入一個不可預測的時期。
這一趨勢對日本政府支持、2022年成長的半導體製造商Rapidus帶來挑戰。該公司在日本國內尋找客戶時遇到困難,因此,將業務重點放在美國,但是全球轉向國內生產,使製造商更難獲得客戶。
即使日本設備製造商佔據全球約30%市場比重,但是全球半導體生產設施數量的成長只是短期利多。
按地區劃分,中國在東京威力科創的銷售額占比在5年內大約提高一倍,在2024年4月至12月期間達到 44%。為了因應美國的出口限制,中國政府加大半導體生產設施的建設,因此,2024年,許多地區通用記憶體和電晶體的產量全面增加,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也建立晶圓設施,以推動國內生產。
由於全球經濟放緩,智慧手機、電腦和電動汽車的銷量都在下滑,這些產品都需要大量晶片。如果川普的關稅導致全球經濟進一步減速,消費電子產品的需求可能會進一步下降,引發投資人對晶片供應可能突然過剩和市場低迷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