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於2025年4月15日宣布將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稅率從145%大幅提升至245%,此舉被視為對中方持續報復性關稅的直接回應。美中貿易戰自4月初以來持續升級,雙方關稅措施呈現「以牙還牙」式螺旋上升態勢。
最新關稅升級過程
- 4月2日:川普簽署「解放日」行政命令,對全球實施10%基準關稅,並對貿易逆差最大國家加徵「對等關稅」,中國適用34%稅率。
- 4月8日:將美國進口商品關稅從34%提升至84% ,累計稅率達104%。。
- 4月10日:美國將中國特定商品關稅提升至125%,累計稅率達145%,並暫停對其他國家新關稅90天(中國除外)。
- 4月11日:中國再調升關稅至125%,與美方稅率對等。
- 4月16日:白宮聲明因中國持續反制,決定將中國輸美商品關稅提高至245%,創歷史新高。
國際影響目前全球75國已與美方展開新貿易協議談判,獲得90天關稅緩衝期,唯獨中國因堅持反制成為「245%超高關稅」唯一適用對象。此舉導致美國進口商面臨供應鏈重組壓力,中國則加強與東南亞、歐洲結盟抗衡。
圖片來源:AP
經濟衝擊評估
1. 美國進口商快被壓垮
美國中小企業會遇到「滅絕危機」,原本跟中國做生意幾十年的廠商,突然要付245%關稅,根本來不及換供應鏈。很多公司只能硬吞成本,結果就是商品變超貴、公司賺不到錢,員工可能飯碗不保。
2. 中國廠商玩「躲貓貓」
中國企業早就練好「繞道戰術」,把工廠搬去越南、墨西哥,或是用「洗產地」方式繼續出貨給美國。不過這次關稅高到245%,連這種偷吃步都可能撐不住,小廠商資金周轉會卡死。
3. 全球貿易大縮水
回顧歷史,1930年代關稅戰讓世界貿易腰斬。現在美中6000億美元生意快歸零,其他國家也被逼選邊站,美國要盟友「一起孤立中國」換取關稅優惠,搞得大家皮皮挫。
4. 物價漲、消費縮
美國人已經在擔心東西變貴,密西根大學調查顯示消費者信心崩到3年新低。台灣的筆電、手機如果漲價,美國人可能就不買了,廠商利潤直接砍30%起跳。
5. 供應鏈大地震
台灣伺服器、網通設備被課32%關稅,這些產品74%都賣美國,等於每賣100元要多付32元「過路費」。半導體雖然暫時免稅,但全球經濟冷掉,台積電也會被掃到颱風尾。
白宮聲明強調此舉為維護「公平競爭與國家安全」,而中國官媒則以「奉陪到底」作為回應基調。雙方持續升級的關稅戰,恐將重塑全球貿易格局與供應鏈佈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