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根據《中國新聞網》4 月 16 日的報導,當地時間 15 日,美國國防部長皮特·海格塞斯的首席顧問丹·考德威爾因涉嫌洩露包括北約東翼軍事部署及核武器代碼在內的核心機密,被國土安全局特勤組以「反間諜行動」名義帶走調查。這起事件不僅揭示了五角大廈內部的安全漏洞,還對全球地緣政治造成了深遠影響。
考德威爾,這位曾任海軍陸戰隊的成員,因其卓越的軍事背景和堅定的孤立主義立場,成為國防部長「美國優先」戰略核心圈的重要成員。然而,他的激進政治主張與美國傳統的軍事干預政策相悖,公開反對海外駐軍,甚至將伊拉克戰爭稱為「國家罪」。這使他成為五角大廈「去全球化」改革的重要推手。
此次洩密風暴引發了盟國對美國情報共享體系的質疑。德國聯邦情報局已緊急核查所有共享情報,而波蘭則要求重新評估美軍在東翼的軍事部署可信度,顯示盟友間的信任關係因事件而受到威脅。
在俄烏戰場,洩漏的文件顯示美軍計劃暫停對烏克蘭的情報支持,這讓基輔當局感到措手不及,甚至直言「遭遇背後捅刀」。這一變化可能直接影響俄烏戰場的軍事態勢,進一步加劇地區不穩定。
此外,印太戰略也受到重挫。涉及台灣的軍售方案及「太平洋威懾計畫」的細節外流,迫使美軍必須緊急調整亞太兵力結構,對中美博弈的長期影響值得關注。
這起洩密事件揭示了五角大廈內部的深層問題,顯示出其安全漏洞不僅是技術層面的失誤,更是官僚體系和政治鬥爭的結果。考德威爾作為涉核權限持有者,與境外勢力的頻繁聯繫未引起審查部門的警覺,這表明五角大廈的安全評估標準存在嚴重問題。
事件曝光後,美國國防部發言人僅以「處理內部事務」的簡單回應敷衍了事,反映出官僚體系對高層洩密的系統性包庇。同時,五角大廈內部的派系鬥爭加劇,孤立主義派系與建制派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削弱了安全體系的效能。
此次洩密事件還涉及軍工複合體的利益鏈。洛克希德·馬丁等軍工承包商被指控透過洩密事件操控軍備採購議程,製造緊張局勢以推動更多軍備訂單,這種利益驅動進一步加劇了美國軍政體系的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