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時代眼淚+1!生活工場傳「關閉全台實體店」:32年居家用品老牌怎麼了?業者怎麼說?

數位時代

更新於 04月17日04:53 • 發布於 04月17日03:50

綜合媒體報導, 在台經營32年的本土居家品牌「生活工場」驚傳將於2025年4月底陸續撤出全台實體門市,轉型專注線上通路與批發零售。

針對傳出實體店面全面結束消息,據生活工場公關回應: 「沒有要全台門市都撤出商場實體店,僅會關閉百貨租約到期的店面。」 澄清並非所有實體門市都受影響,但未透露詳細調整細節。

這家曾經在巔峰時期擁有近百家門市的國民品牌,版圖從街邊店到百貨專櫃逐步萎縮。 根據官網資料,生活工場目前全台僅剩19家實體門市 ,較巔峰時期大幅萎縮。

事實上,生活工場的轉型,正好反映了台灣零售業在國際競爭及消費習慣轉變下的艱困處境。

指標士林店2023年熄燈成一大警訊

生活工場自1993年創立,在台灣經營32年,商品涵蓋客廳、廚房、衛浴、家具、家飾、園藝、文具等,超過半數為自家原創設計。在鼎盛時期,生活工場全台展店數接近百家,遍及百貨公司、商圈與街邊,甚至離島澎湖也設有據點,成為台灣消費者購買生活用品的重要品牌。

然而,生活工場的衰退跡象早在數年前便已顯現。例如2023年8月1日,位於文林路的士林創始店結束營業,這家自1994年1月成立、陪伴消費者近30年的創始店熄燈,成為品牌衰退的重要指標。

根據房地產專家分析,當時關閉的原因可能包括高昂的租金成本,以及電商品牌對業績表現的衝擊。

今年4月起擬撤出百貨店面

根據多家媒體報導,生活工場已決定調整經營策略,將於2025年4月底起陸續撤出百貨商場門市,並逐步關閉現有實體據點。《工商時報》報導指出,部分百貨店合約雖然到8月才到期,但生活工場已提前在4、5月解約不續約。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生活工場總部尚未具體說明門市調整措施。

多家媒體實地走訪發現,生活工場的許多實體店面已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出清活動,包括沙發、桌椅、家具等商品。據《壹蘋新聞網》報導,目前多間生活工場門市已貼出歇業時間,預告將在月底打烊,這些跡象都進一步揭示了退出百貨店面的可能性。

關店4大原因一次解析

原因一:國際品牌的強勢競爭

生活工場面臨的最大挑戰來自國際居家品牌的強勢崛起。例如,無印良品以簡約美學與穩定品質贏得忠實客群;宜得利(NITORI)憑藉高性價比的產品快速拓展;IKEA則提供一站式家居解決方案。這些國際品牌不僅產品多樣,價格優勢也讓生活工場難以競爭。

MUJI無印良品 MITSUI OUTLET PARK 林口門市1114盛大開幕.jpg
無印良品開設在林口三井二館的新門市佔地610坪,是北部無印良品僅次微風松高門市的最大店。

原因二:本土零售巨頭的夾擊

除了國際品牌外,本土零售巨頭也構成強大競爭壓力。例如,特力集團旗下的HOLA與特力屋積極調整策略,從千坪大賣場轉向百坪社區小店,深入社區市場。面對這些具有規模效益的本土大型連鎖,生活工場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HOLA特力和樂實體店。特力提供.jpg
特力集團旗下的HOLA與特力屋積極調整策略,生活工場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原因三:消費習慣的根本轉變

消費習慣的轉變更是壓倒生活工場的關鍵因素。近10年來,台灣年輕消費者逐漸習慣使用蝦皮、momo、淘寶與韓國電商等平台購物。這些平台提供更多選擇、更低價格和免運優惠,徹底改變了居家用品的購買管道。而國際品牌如無印良品、宜得利等已積極布局電商渠道,甚至進駐外送平台增加曝光與銷售機會。

「蝦拼Plus」開放全用戶使用 ! 使用蝦皮店到店智取店再享24小時自由取件服務 (1)
台灣年輕消費者逐漸習慣使用蝦皮、momo、淘寶與韓國電商等平台購物。

原因四:經營管理的內部問題

除外部競爭壓力外,生活工場的內部經營問題也不容忽視。2023年底,生活工場與翔耀實業合作拿下國防部空軍司令部的國軍服裝供售站經營權,但在2024年8月被爆出拖欠廠商千萬元款項,負債高達2.4億元。

更嚴重的是,2024年10月,生活工場董事長王慶輝等人涉嫌掏空牧東7000萬元,遭聲押禁見,並於2025年2月遭到起訴。這些經營危機無疑加速了品牌衰退。

疑似將轉向純電商模式

面對實體店面的困境,生活工場決定將未來發展重心轉向線上通路。據百貨業者透露,生活工場內部已決策將聚焦線上銷售與零售批發,逐步結束實體門市營運。

除了發展線上通路,生活工場未來將以批發零售作為主要業務。這意味著品牌將減少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的環節,轉而加強與商業客戶的合作,降低營運成本,提高營運效率。

但根據《NOWnews今日新聞》報導,針對「全面轉型為線上商城與批發零售為主體」消息,業者稍早回應稱「沒有這回事」,聲稱僅因部分門市因合約與政策調整有異動,但「實體門市都沒有受影響。」至於其他調整細節則未透露。

生活工場32年展店里程碑

以下整理生活工場自1993年創立以來,從巔峰到衰退的主要展店與經營里程碑,幫助讀者理解其興衰脈絡:

1993年:品牌創立

生活工場成立於1993年,初期以日系簡約風格切入市場,主打家具、家飾、廚具等多元生活用品。

1990年代末~2000年代初:全台展店快速擴張

在IKEA、無印良品等國際品牌尚未進駐台灣前,生活工場市佔率高居本土家居品牌之冠。
展店型態涵蓋街邊店、百貨專櫃、商圈據點,逐步建立全台銷售網絡。

巔峰時期:全台近百家門市

巔峰時期(約2000年代中後期),全台展店數逼近百家,幾乎各大百貨、主要商圈都能見到生活工場門市,是國民品牌代。

2006年:搶先同業進軍電商

生活工場於2006年開始嘗試線上銷售,成為早期投入電商的本土家居品牌之一。

2010年代:市場競爭加劇

無印良品、宜得利NITORI、IKEA等國際品牌陸續進駐台灣,HOLA、特力屋等本土連鎖也積極擴張,生活工場市場空間受到擠壓。
為因應競爭,曾引進韓資並擴充韓系商品線,但轉型效果有限。

2020年後:收縮與轉型

受疫情與消費習慣改變(網購崛起)影響,生活工場門市業績下滑,逐步收掉街邊門市,專注百貨據點。
2023年,台北士林區創始店(文林店)結束營業,象徵品牌黃金時代結束。

2024年~2025年:傳出全面退出實體零售

2024年起,陸續關閉剩餘街邊與百貨門市,全台僅剩19家實體門市。

2025年4月底起,與多家百貨合約到期不再續約,啟動全台門市清倉出清,全面撤出實體零售市場。
傳未來經營重心轉向線上商城與批發零售,恐將結束實體店面時代。

延伸閱讀:深度解析|7-11推「一半消費者都能回本」的超殺訂閱制,背後想什麼?

責任編輯:李先泰

延伸閱讀

不只輝達H20!超微MI308晶片遭美國列管:得先上繳8億美元,才「有機會」出口中國
輝達被盯上!美方認DeepSeek擁6萬輝達晶片「嚴重威脅國安」,黃仁勳怎拆招?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