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部橫跨南北極的生態紀錄片《守護我們的星球》於2025年4月24日舉辦試片會,總統賴清德親臨現場致詞,強調氣候行動的迫切性。
本片由東森電視斥資4,000萬台幣製作,金鐘獎主播舒夢蘭率團隊歷時15年遠征七大洲,記錄82種極地物種生態,將於5月23日全台上映。
這部生態紀錄片,由榮獲五座金鐘獎製作人舒夢蘭執導,兩屆金鐘攝影陳一松、陳相宇、陳昱翔浩費15年上山下海、遠征七大洲,體驗80℃台灣、極地的溫差,爬上4000多公尺的高山、深入海底拍攝藍鯨的畫面。
回想過去15年的艱辛,舒夢蘭說:「我其實從來沒想過我可以辦到;但這15年心血,讓我覺得我已經不是記錄者,而是地球氣候的見證者。所以我很高興我能夠為大家帶來這麼多珍貴的畫面。」
圖片來源:守護我們的星球
觀賞完4分鐘的預告,賴清德也感動的說:「短短四分鐘片花已展現這部『不敢想像』的電影——極地正以難以想像的速度崩壞,物種加速滅絕,而舒夢蘭導演以『唯有了解才會在乎,唯有在乎才會真正改變』的志氣,15年來帶領團隊遠征115個外景地,記錄82種物種,令人敬佩。」他進一步強調:「解鈴還須繫鈴人,氣候危機源自人類行為,也唯有改變才能拯救地球。這部片記錄的不是北極,是臺灣的未來。」
賴清德具體說明政府行動:「我在去年520上任後,於總統府成立『因應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設定2032年減碳目標為較2005年減少32%±2%,2035年達38%±2%。這需要產官學界與全民共同行動,讓臺灣成為全球氣候治理典範。」
圖片來源:東森電視
地球永續人人有責。今天的媒體試片獲得許多重量級人物的重視,導演舒夢蘭,總統賴清德、環境部長彭啓明、文化部常務次長徐宜君、林務署長林華慶、民進黨立委邱議瑩、中央社董事長李永得、東森總裁張高祥及東森總經理徐瑞勇,皆到場力挺這部全景紀錄地球極地環境與生態危機的生態鉅作。現場還有發放象徵生物多樣性與永續的「地球蝸牛」,由台灣國際級紙雕大師洪新富所製作,更具教育意義。
本片深入極地,捕捉北極熊孤立於消融冰川、企鵝族群生存危機等震撼畫面。舒夢蘭導演指出,南極冰層厚度較15年前減少近半,生態失衡已威脅全球。全片近兩小時,包含首次公開的太平洋深海生態影像,呈現臺灣科學家參與極地研究的成果。
影片將透過生態教育巡迴、校園推廣等活動,實踐「世代環境教育」理念。5月23日起全台戲院正式上映,預售套票收益部分捐贈極地研究機構。
延伸閱讀:
變天了「熱爆+吹爆」雙警戒!7縣市亮起黃色強風燈號
AI崛起、氣候危機,1966年BBC兒童預測未來,驚人命中2025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