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為台灣能源永續找出路 專家盼青年共同關注氫能發展與應用

中央廣播電臺

更新於 7小時前 • 發布於 12小時前 • 新聞編輯採訪
Y’s Day「週三青年日」23日以「氫能如何可能?打造解鎖氣候危機的新鑰匙」為題,探討氫能發展。圖左起:陳世芳 陳俐甫 譚偉恩 陳彥升 陳璽安。(台灣智庫提供)
Y’s Day「週三青年日」23日以「氫能如何可能?打造解鎖氣候危機的新鑰匙」為題,探討氫能發展。圖左起:陳世芳 陳俐甫 譚偉恩 陳彥升 陳璽安。(台灣智庫提供)

在氣候變遷威脅下,國際間努力開發潔淨能源與應用,希望能為地球永續找到契機,當前除了外界熟知的太陽能、生質能源等,碳排放量低且產能效率高的氫能也受到關注。專注氫能發展專家表示,氫氣可說是最乾淨的能源,若能大量用於綠能儲能、發電和交通運輸,對於解決全球暖化的問題肯定會有大助益,期盼青年可以共同關心和參與,擴大氫能的研究與推動。

由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智庫、台灣青年法律人協會、台灣青年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中央廣播電台、新頭殼、台灣公民人權聯盟、台灣勵志協會以及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等單位等團體,共同於台灣智庫DIMEs中心舉辦Y’s Day「週三青年日」座談,並以「氫能如何可能?打造解鎖氣候危機的新鑰匙」為題,探討氫能發展。

主持人、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譚偉恩開場,氫能是台灣能源轉型拼圖的重要一塊,它的碳排量低、產能效率高,但民眾對氫能相對陌生。為此,週三青年日邀請氫能產業與政策發展的第一線工作者,向大家說明氫能發展的現況、限制和未來。

台灣已將氫能納入淨零碳排重點規劃

台灣智庫研究員陳璽安指出,氫能是現在國際上熱度很高的再生能源,在零碳能源願景中被賦予很大的期待,歐美日韓都在研發規畫氫能技術的應用,而台灣已將氫能列入淨零碳排路徑的重點規劃項目。

陳璽安表示,能源議題不只關係我們的經濟發展,也關乎著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能源轉型不只是少數人的事,而是我們這一代所有人的共同任務。由於氫能的應用與發展還在起飛階段,也需要不同領域的青年朋友一起來關心、參與,未來週三青年日也會努力開發規劃更多能源相關的議題,希望透過這個公共的、理性的知識平台,創造更多對話的可能。

行駛在捷克的氫燃料電池公共汽車。(維基百科/CC BY-SA 3.0)
行駛在捷克的氫燃料電池公共汽車。(維基百科/CC BY-SA 3.0)

德、韓國已有公共建設應用

台灣氫能產業發展聯盟理事長陳彥升認為,氫氣可說是最乾淨的能源,如能將其大量用於綠能的儲能、發電和交通運輸,對於解決全球暖化的問題肯定會有大助益。考量到台灣的能源自主需求,未來的研發目標是降低氫的生產價格,「理想上是低至汽油的水準,最好是利用我們四周的海水來產氫」以及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等來產氫及儲氫,開創綠能永續的理想途徑。

陳彥升進一步解釋氫能的工程技術條件,氫通常以高壓的方式運輸和儲存,因此需要嚴格的品質管制和安全防範,避免爆破危險;目前歐美已有完整規範,值得信賴。德國已成功利用風能產氫,成為火車動能;韓國則從國會和高速公路沿線著手興建加氫站,確保數量和實用性,大力推動氫能發展。

推動氫能意在多元選擇以分散風險

麥斯管理顧問公司創辦人陳世芳分析氫能要走入生活場景所面臨的實用性問題。首先是成本相對高昂,氫能車雖然較汽油車便宜,但仍比電動車昂貴,不利推廣。若從產業發展分析,氫能的主要功能是儲存能量,而安全顧慮更低的鋰電池仍是儲能主流。此外,我們也要考慮氫氣儲存時的自然洩漏以及加氫站的安全標準議題,如此才能更穩健地推動氫能發展。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表示,氫能的重要性在於提供能源的多元選擇、分散風險,避免一味依賴石化能源。而且「氫能是較公平的能源」,一方面普遍存在,能平等供應,降低國際搶奪能源的爭端;另一方面,氫是晚近才發展的能源,各國一起站在起跑點公平競爭技術研發,而非被中國壟斷獨大。陳俐甫說,台灣的鋼鐵廠和天然氣發電廠的有製氫優勢,而我們需要更好的政策規劃來鼓勵氫的實際運用。

台灣智庫-週三青年日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