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持續動盪之際,美國總統川普22日釋出對中關稅立場可能會出現180度大轉彎的訊號。分析人士認為,這並不代表美中貿易談判有實質進展,但突顯出川普在股市暴跌、美債被拋售的狀況下,越來越焦慮,這可能讓沒有那麼急的北京,有能力等待更好的貿易協議條件。
香港媒體南華早報報導,川普22日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舉行的記者會上,似乎對美中貿易戰的立場有所軟化。他表示,對中國商品加徵的關稅「145%非常高,但不會那麼高」,並補充,「它會大幅下降,但不會降到零。」在發表此番言論之前,川普上周才剛聲稱北京高官正與華府對口談判,且美中貿易協議「很快就會達成」。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金融學講座教授陳志武表示,川普的說法是「典型的川普風格」,而且「沒什麼稀奇的」,他補充,「事實上,美中之間的關稅談判並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或變化。但這是川普對中國釋放訊號的一種方式。」
陳志武指出,「川普越是這樣說,就越顯現出美方有多焦慮。川普和他的團隊正面臨壓力,但中國並沒有表現出任何不耐煩的跡象。」他表示,中國短期內不太可能急於與美國達成協議,因為隨著時間推移,川普團隊面臨結束貿易戰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
雙邊貿易總額在2024年達到6883億美元,但隨著美對中加徵145%關稅,中方則祭出125%報復性關稅後,雙方貿易關係正面臨瓦解風險。目前,國際貨幣基金(IMF)下修經濟成長預測,金融市場受到衝擊,美國國債過去2周內也出現大量拋售。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亞太區經濟學家艾西亞(Alicia Garcia-Herrero)表示,川普似乎因股市暴跌、美國國債殖利率仍居高不下,以及投資人對美元的信心動搖而「開始驚慌」(panicking)。她說,「(川普)現在需要速戰速決的交易。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不需要做出什麼重大讓步,因為美國非常想要達成協議。」她補充,「中國只要增加幾十億美元的美國進口,或許就能換到關稅下調。這場協議對中國來說,可能會比2019年那一版更有利。」
陳志武表示,「從中國方面來看,我認為他們只會觀望一下,然後繼續等一段時間。而川普表現得越焦慮,就越是告訴中國不必恐慌或著急。事實上,這反而可能讓他們更沒有壓力去加快談判。」
同一天,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一場閉門投資峰會上據傳表示,與中國的關稅戰已造成一種不可持續的雙邊貿易「禁運」(embargo),他預期這種情勢將會緩解。他說,「沒有人認為目前145%和125%的關稅狀態繼續下去,所以我認為在不久的將來,會出現降溫的情況。我們現在雙方其實處於一種禁運狀態。」
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中國經濟分析師徐天辰(Xu Tianchen,音譯)則指出,白宮的關稅計畫仍然「相當不確定」(fluid)。他補充,若要促成真正的政策轉向,還需要看到更明確的美國經濟惡化跡象,包括「物價上升、經濟混亂和民怨升高,最終都會逼川普不得不徹底改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