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檢測服務業者汎銓4月2日舉行竹北「SAC-TEM」檢測廠房上樑典禮,汎銓科技董事長柳紀綸表示,第2~3季國內外新廠將陸續完工啟用,對營收帶來貢獻,看好下半年營收將優於上半年。
汎銓2024年合併營收19.7億元、年增4.58%,每股盈餘(EPS)1.34元,和前幾年的4~6元有段落差,多地擴廠及購置設備的資本支出,對獲利造成一些壓力。
柳紀綸說道,「目前該布局的都布了」,並指出5~6月將開始進入收成期。
3大成長引擎:埃米製程、矽光子、海外市場
汎銓的客戶以設備廠為大宗,其他還有晶圓代工大廠、IC設計及封測等業者。柳紀綸分析,以2024年前3季業績類別來看,依序為先進製程54.7%、海外市場17.4%、成熟製程12.7%、IC故障分析9.7%,以及矽光子與AI晶片5.5%。其中,以先進製程、矽光子與AI晶片、海外市場3大類別,有較大成長動能。
在先進製程方面,隨著2奈米製程將於2025下半年量產,柳紀綸指出,目前2奈米處於收尾階段,汎銓已投身於埃米世代的A16(1.6奈米)、A14(1.4奈米)等製程的檢測,「客戶要求需拍到原子結構介面,才會為了買設備蓋新廠房」,且高階的檢測儀器,需滿足更高的防振、耐震標準。
柳紀綸介紹,本次興建的「SAC-TEM」廠房,主要服務大客戶埃米(奈米的10分之1)世代的高階檢測需求,預計6月進設備、8月啟用。廠區內將放置數台要價170~180萬美元的「雙槍聚焦離子束電子顯微鏡」,還有以其命名的「球面像差修正穿透式電子顯微鏡」(SAC-TEM),單機成本達400~500萬美元,搶攻下一世代先進晶片的材料分析市場。
在矽光子檢測方面,汎銓並是國內少數有能力承接晶圓代工大廠、AI晶片大廠矽光子測試需求的廠商。
根據汎銓資料,「矽光子測試」及「光損中斷點定位分析」具高度技術門檻,其中「光損偵測裝置」已取得台灣、日本發明專利,並持續進行歐美韓中專利申請。柳紀綸預估, 矽光子與AI晶片訂單有望年增2~3倍,預期至2027年將佔營收1成。
美國廠Q2、日本廠Q3開始營運,歐洲廠計畫中
因應國外客戶在地服務需求,以及國內大客戶赴外設廠,汎銓近年積極拓展海外布局,於中國南京、日本川崎、美國矽谷等地設立據點。
柳紀綸指出,美國廠是為了就近服務矽谷客戶,由留美的兒子柳淳浩領軍,他對當地運作熟悉,進度推展快速,去年5月成立公司、7月找到場地。現有美國籍員工7人,目前正在進機,預計今年5月開幕。
日本廠方面,由於建廠受限於當地法規,進度相對美國廠慢,預計第3季投入營運,並調派南京廠員工負責前期支援。
至於中國廠,柳紀綸提到,南京子公司獲得稅收減免,而近期中國自研設備引發話題,汎銓也增加服務量能,由台灣移機9台設備過去因應,今年營運樂觀。
此外,汎銓也正評估於歐洲設立實驗室,時間點預計會落在2026~2027年。柳紀綸說道,這是為了滿足客戶赴德國設廠的檢測需求,地點則可能在德國、捷克,尚在規劃中。
延伸閱讀:GPT-4o生圖大進化!免費版開放一天生3張:LINE貼圖、四格漫畫…生成步驟一次看
責任編輯:李先泰
延伸閱讀
汎銓扮鷹眼抓漏光阻材料!搖身埃米製程檢測「膜」法師,AI晶片、矽光子也通吃
半導體材料概念股有哪些?生態鏈一圖搞懂,特化廠如何搶外商生意?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