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鏡評/平安度股災的防護之道

鏡週刊

更新於 14小時前 • 發布於 14小時前 • 鏡週刊 Mirror Media
在意外金融災難爆發時,投資「控制風險」比「追求獲利」更重要。
在意外金融災難爆發時,投資「控制風險」比「追求獲利」更重要。

突然而來的股災打亂大家的財務規劃,更讓少數借錢借太多的投資人瞬間破產,有慘賠二十幾億元的富豪、有從天上墜入地獄的少年股神、更有上市公司大股東賠到即將葬送董事席次,不過人數最多、對社會影響最大的,還是慘遭斷頭的上班族。

台灣證券交易所調查這波股價大跌而遭到斷頭的投資人,有7成左右都是40到69歲的中壯年,這是一群背負房貸、還在辛勤工作、冀望藉著股票投資累積財富的上班族,卻意外重摔一跤,有些得拿工作的薪資還債,有些甚至被迫辦理離婚來保存僅剩的財產,我們衷心替這群朋友祈禱,更希望已經抓狂的川普早日收手,讓經濟貿易與企業恢復正常運行,金融市場重新找回成長的動能。

如今大家都在問:股災會不會讓已經轉冷的房地產市場雪上加霜?房地產占台灣家庭資產比重超過6成,家家戶戶都背負房貸,如果股票下跌引發房產賣壓,財富縮水的衝擊將威脅工薪族財務安全的底線。

目前看來問題還不大,中央銀行近年累計七波限制房地產放款的「打房」政策,曾經被建商與媒體痛批,但是在股災發生的此時,被證明是有先見之明的正確堅持,央行政策成功保護了金融體系的安全。股災雖然來得又快又急,也的確有投資人因為股票大跌而被迫賣房求現,但是整體看來,股市融資斷頭的金額還在可控的範圍,銀行的壞帳沒有顯著增加,如果股市能在這個水準逐漸回穩,就不至於出現災難性的房市賣壓。

但是我們必須提醒,川普的關稅戰是經濟穩定最大的不確定因素,連親近川普的白宮內圍決策圈,都無法預測川普還要製造多少波動,遑論遠在地球另一邊的我們。因此,即使許多股價跌深之後已經浮現長期投資的價值,在這裡加槓桿、抄底買股票都存在風險。

一個簡單的原則:在意外的金融災難爆發的時候,「控制風險」比「追求獲利」更重要,維持自身財務健全,確保能夠撐過第二、甚至第三波的風暴才是第一要務。

還有,〈鏡評〉曾經多次提醒美債的風險,這次慘賠的投資人,有高比例是因為押注美元利率下跌而受到重創,從2022年至今,從信義計畫區的專業投資人、台北仁愛路的貴婦、或是一般的上班族,都買了一大堆高利率美債的金融產品,其實,債券原本就不是散戶投資人應該涉足的市場,「保本」只是糖衣,內涵卻是價格虧損、長期套牢的苦藥,這是一堂極為昂貴的集體理財課程,大家要謹記教訓。

美債利率居高不下,值得所有投資人警惕,高利率不利於股市上漲、不利於企業籌資擴張、對背負房貸的中產階級增添包袱,高利率是今年投資最大的風險,不可不慎。

加鏡LINE新聞不漏接

更多鏡週刊報導

【鏡評】天下大亂 台商情勢大好
【鏡評】失去眾人信任的美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