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新光三越的大膽革命!年輕人買妝不靠櫃,百貨如何撈回9成新客、35歲以下消費力?

數位時代

更新於 04月16日09:12 • 發布於 04月16日06:47

一萬!兩萬!三萬!新光三越化妝品專櫃在母親節、週年慶檔期期間,熟客一靠櫃就是好幾摳起跳(百貨行話,指消費好幾萬元)。

化妝品長年穩居新光三越業績前3名,平均3人進店就有一人買化妝品。在台灣專櫃美妝市場,新光三越市占高達40%。

不過這樣的生意,還能維持多久?

美妝生態改變中!銷售走向M型化,中價位專櫃越來越辛苦

美妝市場正在改變。不只新光三越,多數精品百貨體系中,少數動輒萬元以上的頂奢化妝保養品牌,近年持續維持雙位數成長,而百元價位的開架美妝店,像是寶雅、康是美也持續展店。

「反倒是百貨常見的中價位,也就是數千元左右的專櫃品牌成長最辛苦。」一名資深百貨業人士觀察,2024年萊雅集團旗下中價位品牌碧兒泉,官方去年宣布「策略性調整」在台專櫃將從20多間縮減至7間,登台10年的日系保養品牌THREE也在台陸續結束專櫃經營。

1744095992958@2x.jpg
據CMRI美妝行銷總研2024年報告,以母親節為例,雖然百貨仍是美妝消費主要通路,但平均消費金額減少,電商與海外購物則成長明顯,加上消費者對開架美妝的關注日增,顯示百貨在美妝通路的主導地位正在動搖。

做為龍頭,新光三越如何守住百億美妝大餅、吸引新世代?答案藏在信義A11館地下一樓的Beauty Stage美麗台(下稱美麗台)。美麗台是新光三越首家自營美妝通路,店內選品、銷售全由百貨負責。

然而,這不只是賣化妝品的地方,而是與年輕消費者對話的實驗場。

新光三越如何守住百億美妝大餅?答案是:自營美妝實驗場

「台灣美妝通路,專櫃、開架、電商向來壁壘分明。」負責美麗台業務的新光三越電子商務部副總經理莊宛妮說道,專櫃有櫃姐服務、開架可自取試用、電商則是線上下單,特性截然不同。對於有鍾愛品牌的消費者來說不是問題,追逐品牌即可,但是年輕族群精打細算,底妝可能專櫃買、彩妝則去開架挑,「跨通路購買才是常態。」

sephora
Sephora源自歐洲,不以專櫃或開架劃分品牌,而是依據目標族群所需的商品來選品,打造一站式複合型美妝通路。

美麗台對標的是Sophera、Eveandboy等國外複合型美妝通路,匯集專櫃、開架與純電商品牌於同一空間。

台灣過去少有這類一站式美妝通路。原因很簡單,要讓專櫃、開架品牌願意聚在同一個地方銷售,通路本身要有足夠號召力。2017年日本複合型美妝通路@cosme STORE曾來台插旗,但短短3年便撤出。關鍵之一,正是它開架美妝出身的背景,缺乏招募專櫃品牌的資源,最終仍難真正打造一站式購足的美妝通路。

相對地,與雅詩蘭黛、巴黎萊雅等國際美妝集團合作密切的新光三越,雖有底氣打造複合型美妝通路,「但我們也有很多包袱要割捨。」莊宛妮苦笑。

原來,美麗台最早從新光三越電商起家,在2021年開出第一間實體櫃位,起初以實體電商的定位,想打造一間集結多家美妝品牌、串聯線上線下通路的選物店,但年輕族群卻沒太大共鳴。

為什麼呢?

「一開始美麗台還在用專櫃的思維經營。」莊宛妮舉例,就像客人一靠櫃,熟練的櫃姐就會幫忙修眉、做膚質檢測,美麗台起初也在櫃位上導入AI膚質檢測儀,甚至在部分門市設有護膚室。

2023年團隊重新盤點美麗台定位,做了大量問卷與深度訪談,結果發現用過專櫃服務的會員不到一成,「我們才意識到年輕族群原來要的是無壓力的靠櫃體驗。」於是新光三越著手革自己的命。

革命1:捨棄專櫃思維,轉型年輕人愛的「無壓力」靠櫃體驗

革命第一步,美麗台選擇改掉過去什麼都由美容顧問(櫃姐)服務的習慣,讓消費者凡事都能自己來。

2023年底率先改裝後的美麗台南西店,每排陳列檯上都備有化妝鏡、棉棒、化妝棉,中央試妝桌提供全套備品,讓消費者自在試妝,美容顧問則強化線上服務角色。

莊宛妮認為,年輕消費者不僅不喜歡逛實體專櫃被直面推銷的壓力,也更習慣在線上比價後下單,因此美麗台主打Line一對一綁定美容顧問。

到店後如需協助,可現場諮詢,也可透過Line官方帳號遠端溝通,顧問能即時推新品、傳送官網連結供下單。目前美麗台Line官方帳號中,與美容顧問綁定率高達75%,是同業2倍,並帶動線上營收占比達16%、高出同業平均約7%。

革命2:顛覆專櫃傳統!把品牌打散,讓口紅歸口紅、粉底歸粉底

有了初步成效,第二步革命是大膽打破專櫃化妝品以品牌區隔的「潛規則」。美麗台觀察到年輕消費者品牌忠誠度低,更偏好依品類分區挑選,如口紅、睫毛膏、粉底等分類區。但,難題又來了,專櫃品牌一向最在意隔壁鄰居是誰,更何況是要品牌把自家商品打散?

美麗台_台中lalaport.jpg
美麗台將商品按照品類,分成一排排品類桌,讓消費者在挑選口紅、粉底、睫毛膏等特定品類時能一次比較多種品牌,符合年輕人購物習慣。

團隊遂以數據說服:新光三越整體85%營收來自會員、美麗台卻僅有45%營收來自原有會員,且9成以上顧客從未在百貨其他樓層消費美妝,「代表我們帶來9成新客。」莊宛妮指出,美麗台從這點著力,號招品牌加入改革實驗。

實例證明,這樣的合作確實有助品牌了解年輕消費者的偏好。像是知名香氛品牌Jo Malone在2023年聖誕節在美麗台南西店做了一檔快閃活動,該檔活動不僅收獲95%新客,也發現年紀在25歲左右的消費者,比起標準規格商品,更偏好9ml這種小包裝單位的商品。

透過品類桌陳列的改造,美麗台進店率提升20%,且購物轉換率由30%升至40~50%。隨後台中店與信義A11店也於2024年完成改裝,推升全年交易量增長20%。

延伸閱讀:7-11推「一半消費者都能回本」的超殺訂閱制,背後想什麼?

客單價撐起9成新客,美麗台成流行美妝登台前哨站

如今美麗台平均客單價雖不到專櫃三分之一,且論坪效更遠不及其它鄰居櫃位,但卻是新光三越在化妝品類與年輕人接軌的重要窗口。目前美麗台主力客群落在20歲~35歲年齡區間,遠比新光三越原先上至50歲的化妝品主力客群年輕得多。

新光三越美麗台_蔡仁譯攝-6.jpg
美麗台2023年底於南西店改裝時,首次嘗試導入近30項網路當紅彩妝品牌,讓許多只能代購的彩妝,在百貨公司也買得到。

而目前美麗台線上線下合作的170個品牌中,來自雅詩蘭黛、蘭蔻、資生堂等原先專櫃化妝品集團的業績佔40%,其他60%都來自每季定期替換的韓系、歐美流行彩妝新品。

莊宛妮指出,以前國外當紅的美妝新品牌想來台設櫃,光營運籌備就要好幾個月,但進駐美麗台,最快一個月就能做到在實體櫃位上架。美麗台也因此成功與多項流行美妝品牌在台獨家合作,像是日本彩妝大師河北裕介創立的&be、韓國知名美妝通路品牌OLIVE YOUNG,「對消費者來說,以前只能靠代購、平行輸入的流行彩妝,現在不僅能來新光三越下單,還能線下試妝體驗。」

美麗台_台中lalaport.jpg
美麗台4月3日在台中lalaport展開快閃活動,預計8月中正式開幕60坪全新門市。

下一階段,美麗台將不僅觀察年輕消費,也作為新光三越探索陌生市場的前哨。像是進駐中和環球與永和比漾廣場,一方面充實區域百貨的美妝供應,另一方面也協助新光三越洞察區域族群偏好,「我們就發現,以家庭客為主的中和環球,香氛與洗沐用品特別受歡迎。」

經過去年一連串改裝,美麗台今年喊出大型門市單店要挑戰5000萬元年營收的目標,此目標若成真,從坪效來看,美麗台也相當於百貨中上等級的美妝櫃位,而展店腳步也不停歇,不僅4月初在台中lalaport開出快閃櫃位,今年底前預計還要插旗新莊宏匯廣場、屏東環球購物中心等,總計將開出8家新門市,屆時門市數將達14家。

延伸閱讀:
2025報稅新制|報稅時間延到什麼時候?年薪低於多少免繳稅?節稅條件有哪些?
工研院AI線上免費課程!基礎應用、行銷圖文設計⋯不用請假也能學,報名資訊一次整理

本文不開放轉載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