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美國關稅貿易衝擊,各界憂慮台積電赴美擴廠,恐引發產業與技術流失隱憂,立法院22日舉行「半導體產業發展與關鍵技術保護公聽會」。學者呼籲,台灣應建立具一致性的產業審查機制,政府更須在國際談判中維護我方技術主權。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預告近期將針對晶片與半導體產業進行加徵關稅。另外,台積電日前也宣布赴美擴廠,引發各界憂慮高階晶片精密製程與技術流失的隱憂。
立法院22日舉行「半導體產業發展與關鍵技術保護公聽會」,會上多位專家學者都呼籲,台灣應建立具前瞻性與一致性的產業政策與審查機制,政府更必須在國際談判中展現強硬態度,維護我國技術主權與產業根基。
民眾黨立委張啟楷表示,半導體產業為台灣GDP貢獻15%至18%,是不可動搖的「護國神山」,美國高關稅政策與誘因措施,正造成台積電等關鍵廠商大舉赴美投資,引發產業鏈出走的風險。他強調,政府應盡速提出具體策略與對策,呼籲經濟部與各主管機關應正面回應產業界的憂慮。
科技政策研究員洪毓祥則具體指出,現行技術輸出與對外投資審查制度存在多頭馬車、標準不一、執行落差大等問題。他建議應比照日本,採「一視同仁」的原則建立審查標準,並從技術層級與地緣風險兩個維度,建立動態更新的評估模型。洪毓祥說:『(原音)所以為什麼這根留台灣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我們也希望行政部門去注意這件事情,就是說第一個我們關心的是資源的稀釋,我投資的成本就是有限,所以我今天如果到了美國去,那我在台灣的投資勢必是減少,那技術的外溢風險、人才的磁吸,這些東西到底有沒有對策。』
經濟部投審司副司長蘇琪彥表示,對新台幣15億元以上重大海外投資案,政府設有跨部會投資審議機制,涵蓋國安局、國發會、國科會、金管會等單位,採「共識決」方式,一旦有部會不同意即不得通過,強調目前尚未收到台積電赴美相關投資申請案,後續仍待送件審查。
公平會製造業競爭處專門委員王義明強調,若投資案涉及企業結合,將依據《公平交易法》審查市占率、營收與結合類型,並徵詢相關主管機關對於關鍵技術的意見,以維持產業公平競爭環境。